|
“一寸枝条生数载, 佳境方成已十秋”。可见成型的盆景作品都要经过选桩、截桩、育桩、造型这几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短则3-5年,长则8-15年。而我们人生又有几个15年呢?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加足作品早日成型,是摆在我们面前待一解决的问题。就像城市建筑、园林规划设计一样,要从整体审视、把握方向、规范步骤、提高品质这几个方面入手。同样盆景造型设计是创作盆景作品的基石,只有主题鲜明、构图明确、截桩到位、定拖准确才能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才能有效的大大缩短作品的成型时间。
综上所述可见盆景设计的客观必要性,因而要做好盆景设计,还需把握以下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盆景设计必须立足实际,以原桩材为蓝图,合理大胆取舍,不肆意夸大,更不能为追求画面效果,而一味理想化,从而脱离实际,这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创意性原则:如何推陈出新,创意独特?如何杜绝雷同,千桩一面。如何做到随心所欲,意在笔先,法一行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并不是否定读书,而是要固本清源。在观察大自然时,要善于取舍。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焉能尽秀”。又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有省略,才有突出,才有新意。
三、时效性原则:人生之路虽说漫长,但与盆景的生命力相比只是弹指之间。盆景创作更是忌心中无数,操之过急,既要防止急功近利,又要防止走样变形。很多盆景在制作时不可能一次整形到位,需要分时间、分批次的慢慢调整。这个长期生长变换的特征,还贯穿整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不管树相将来是黛色涔天三千尺,还是古峰折柯尽染霜,枝干中总能折射出或坚韧或遒劲或顽强的人文精神。
四、自然性原则: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我们要学习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要抓住各种实物的特征、个性、神态、气质。自然界万物无不具有一定规律性。树有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山有春夏秋冬、朝夕雨晴的变化。抓住实物的规律性,树桩设计更不能有悖于这些规律。
作为一个盆景爱好者来说,如何做到善于发现桩材,包括干身的曲度、根的走向、伴嫁拖的位置、角度、结顶的方位,重心等等,这都考量创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老一辈经验积累、传承的结果,更是美学中遵循的规律性东西。因为盆景是以文化修养为基础,美学理论为指导,造型技巧为手段的行为视觉艺术。也是美学雕塑、文学音乐、植物培养的综合体,与书画同源。素有“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音乐”的美誉。她不仅使我们领略到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之美。而且创作者还运用“缩龙成寸、缩地千里、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把大自然的风姿神韵、名山大川浓缩于咫尺盆钵之中。以“一几一盆一景”之小,谱写岁月中和天地间之大气,她概括和再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更使我们感悟到:三寸之峰,当千仞之高,或咫尺之钵,写千里之景的那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享林泉之致”的遐思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