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7|回复: 22

小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5日挖的四棵小松,时隔一个月,生了二棵,挂了一棵,一棵半死半生,凶多吉少,随它去吧。

881098

881098

881099

881099

881100

881100

881101

881101
发表于 2017-4-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没噴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粗的应该好活,多半是功课没做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棵活了两棵已经不错了,应该有成就感,楼上有说功夫不到家好像他们很能那样子,其实也不过如此,即便是大师也有把熟的养死的,更何况一般爱好者?而且是下山桩,我种松不敢和人比但数量也不少,有时很有把握的反而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不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松也带泥胆稳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点 发表于 2017-4-18 07:05
四棵活了两棵已经不错了,应该有成就感,楼上有说功夫不到家好像他们很能那样子,其实也不过如此,即便是大 ...

所谓功课就是采掘的方法与下山后的养护。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到位,10.cm以下粗的山松十之八九,比并不是什么神话。两广采松者还说比大白菜好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山农盆景 发表于 2017-4-18 17:49
所谓功课就是采掘的方法与下山后的养护。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到位,10.cm以下粗的山松十之八九,比并不是什 ...

说种松像种菜我敢在这里大声说那是胡说八道,分明是以讹传讹,本来我就想找个机会把这个谬论给予澄清的,正好你提了出来,这是非常严重的误导,我就是原梧州地区,也曾到过几个种松大户参观,死的松也不少,只是一情况下你发现不了死去的松树,包括你,我知道你也种了不少松,你敢说你没死十几棵甚至更多的松树?我不像那些爱面子的少数种松大户,把死了的原松树说卖掉了,自欺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点 发表于 2017-4-18 19:58
说种松像种菜我敢在这里大声说那是胡说八道,分明是以讹传讹,本来我就想找个机会把这个谬论给予澄清的, ...

死十几棵算什么!我多年前一次下山30/一棵没活/浪费了不少资源/但是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请教/终于有了一定的收获/现在不是愁种不活/而是好桩难觅/别的不好说,但10公分以下的,成活十之八九真不是问题。以前有人说比大白菜好种,虽有点夸张,但我信了。主要是借鉴广西人的采挖和养护方法/你是广西的,应该近水楼台呀。今年我自己动手挖了十来棵,现在看情况不错,过了7月分,确定无误,我发论坛来大家看看。三公分以下的,就是不带土也能活。我去年试挖了六,七棵小山松,都没带土球,也只死了两棵。真是这样。我没必要说假话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山松新树桩求生难,但成活后又比众多树种生命力强,好的素材必然生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接受考验。爱好者怜悯它,爱它,就得把它移活,要不然的话,是一种罪过。笔者如果亲自上山取挖山松素材,成活率可望超过8成以上,此经验之谈提供参考。以上段这话是叶以健老师说的。有空你多看看叶老的帖子,一定有新的突破。不是松种不活,而是需要技术。安有一整套完整成熟技艺才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山农盆景 发表于 2017-4-19 00:04
总之,山松新树桩求生难,但成活后又比众多树种生命力强,好的素材必然生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接受考验 ...

说得不错,新桩难活,成活后就非常顽强。恶裂环境也能生存,我在广西第一工业学校里看到别人放在一平房顶上的几盆山松,也没人打理(包括淋水、施肥、修剪),一直顽强地生长,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6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雀 发表于 2017-4-21 07:34
说得不错,新桩难活,成活后就非常顽强。恶裂环境也能生存,我在广西第一工业学校里看到别人放在一平房顶 ...

所以山松下山后,不要太“精心照顾”,我以前也有这样情况,挖下山后,放在房顶,也不上盆,任其自生自灭,反而活了不少。但采用较为恰当合理的方法,成活更容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娃娃抓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27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