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83|回复: 16

悬崖专辑之岭南半壁 1——山松盆景《苍松翠影》的创作与艺术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3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



       《中国花卉盆景》201804——05期刊是为“悬崖式盆景专辑”。
        楼主应杂志社总编刘芳林老师之稿约,协调、动员岭南各地盆友努力组稿、因应,收获颇丰,于是便有了“悬崖式盆景专辑”总篇幅的“岭南半壁江山”(精彩后续,敬请关注本网本版)。
        由此可见,岭南盆友的文笔还是犀利的,著论还是丰硕的。
        因此寄语,岭南盆友在以后的日子里,勇敢练笔,大胆著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的经验“秀”出来(有需要楼主协调、跟进的,在所不辞),扬名立万,鼎挺岭南!

   
        本帖选录粤北盆景名家康永成先生相关文稿,传之论坛,以飨网友。





IMG_0217.jpg
康永成丶韶关盆景协会创会理事会员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丶广东省盆景协会会员。现任职广东省盆景协会粤北(韶关)艺术中心副理事长、专家组组长。  于80年开始涉足种玩树仔头(盆景),崇尚岭南盆景艺术创作技法,最初痴迷得经常上山採挖树桩,并通过和盆友的经验交流,以及通过从书刋报章的学习,加上自己多年的摸索,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树木品种的生长习性有所掌握,尤其以松类的艺术创作见长,在过去参加的省市及国际展览中曾获得过金、银、铜奖等成绩。




原文稿




山松盆景《苍松翠影》的创作与艺术探讨

                  广东韶关 康永成     摄影 李建


       岭南盆景以其近树造型、因树造型、截干蓄枝、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等技法和枝法,脱颖而出,闻名遐迩,为行内各流派推崇和效仿。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以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止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枝定托、立图构思的成熟技法,结合北派盆景蟠扎技术,创作出一大批更富诗情画意、更富表现张力的岭南松树盆景,涌现出韩学年、彭盛材、郑永泰、何焯光……等一大批岭南玩松大家。
       2009年4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韩学年大师的盆景园——品松丘,举办了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以“韩松”为代表的岭南山松盆景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这是盆景界对岭南山松盆景认可和重视,被誉为岭南盆景的一个新突破。
       笔者涉足岭南盆景多年,对松树盆景情有独钟,其中一盆造型养护逾二十年的山松作品《苍松翠影》,参加 2017年广东省盆景协会成立30周年会员展 ,荣获金奖,略有小成。笔者在多年的培育过程中,摸索、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试整理一下,与广大树友们交流、切磋……




565。 康永成    粤北(韶关)盆景艺术中心4    苍松翠影    山松    180× 80× 35  .jpg
作者:康永成   参展单位: 粤北(韶关)盆景艺术中心    题名:《苍松翠影》    树种:山松    规格:180× 80× 35    奖项:广东省盆景协会成立30周年会员展 金奖

      
      山松作品《苍松翠影》来源于笔者于1996年自己採挖的山松(马尾松)下山桩坯 , 造型构思时,观察到桩材的根盘及树头、隆基部份有弯曲变化的先天生长特点, 就确定了将其设计、创作成为悬崖型(海底捞月)的作品。  由于当时没有留下任何桩材原坯以及制作过程的照片 ,引为至憾。 现只能根据创作记忆,描绘示意图,试图还原一些主要的造型过程,与同好分享、探讨。
      景树原桩是一棵斜干小树,造型时,笔者果断地于第一分枝处截断主干,原桩材只留下一条壮旺的底枝(见图1)。由于山松不同于其他杂木类 ,芽位、芽点比都稀疏, 所以必须要同时运用借枝蓄干、养枝代干来营造主线脉络——这也就是岭南盆景独具一格的截干蓄枝创作手法。 盆景人,必须耐得寂寞,笔者用数年时间将该枝条蓄养至设计直径粗度,成为景树主脉。




图1。.jpg
图1 从第一分枝处截断主干,原桩上只留下一条壮旺的底枝




       主脉养粗后,开始第一次拿弯曲造型,根据造型设计,从向右下探的主脉合适位置,动手拿弯,使原来向下、向右的主脉走势,陡然折左,形成一个硬角(锐角),完成“海底捞月”型格的雏形(见图2)。





图2。.jpg
图2  在向右下探的主脉合适位置拿弯,形成海底捞月式的雏形



       此后,再借二级枝条蓄养至符合过渡自然的要求,成为下一节主脉——同时将原主脉截除(见图2“切口”所示)。
如此反复截干蓄枝,一节一节地蓄育主脉枝干,并同时在主脉上选择合适的分枝、芽点来分枝布托,结合拿弯、 造型,连消带打, 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这个过程,也就是岭南盆景人的慨叹: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见图3)





图3。.jpg
图3  截干蓄枝


      
       对于悬崖(捞月型格)盆景的造型特点,关键在于拿弯角度的控制 ,笔者认为,以此树为例,首先造出一个前倾、向下、向左伸展的硬角 ,并将枝条末端引导向上,植物的趋光性和顶端生长优势,有利于该枝条生长旺盛。 待蓄养的枝条木质化后,就可以再次造型拿弯,如此类推,周而复始。主脉伸展以及枝走方向宜富于曲折变化,上下跌宕,左右摆动,枝干收尖过渡合理,每节转折宜长短结合,硬角、软角交替互见,方能富有韵律感; 预留的枝托长粗后,去长留短 ,裁截到位,控制把握 ,利于回逼近身芽,使枝形紧凑,便于日后调整造型 。





图4。.jpg
图4  山松盆景已形成主体框架




       主脉、次脉、横角,每个节位达到大小、长短的设计要求后,也就完成了主体框架结构(见图4), 通过剪扎结合,排点枝叶,逼芽控针,完善树冠轮廓。蟠扎勾带连片,形成片涛 ;压顶枝叶片的排点线条走向,要契合主脉轴线和脉络走向势,上下呼应,构图灵动。





山松盆景《苍松翠影》,观松涛赏风骨 ,如峭壁苍虬,渴骥饮泉,赏之心旷神怡,  乃与众共勉!





img212.jpg
《山松盆景苍松翠影的创作与艺术探讨》,刊载于《中国花卉盆景》201804期刊,图为相关内页 1






img213.jpg
图为相关内页 2





1079349759.jpg
《中国花卉盆景》201804期刊封面








发表于 2018-5-3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营养的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xx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20 17: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