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85|回复: 10

画意型盆景的极致 ——悬崖式盆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3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204.jpg
《画意型盆景的极致——悬崖式盆景》刊载于《中国花卉盆景》201804期刊
图为相关内页1









img205.jpg
图为相关内页2







img206.jpg
图为相关内页3






img207.jpg
图为相关内页4







img208.jpg
图为相关内页5








img209.jpg
图为相关内页6






img210.jpg
图为相关内页7






img211.jpg
图为相关内页8






1079349759.jpg
《中国花卉盆景》201804期刊封面




原文稿:




                                                画意型盆景的极致
                               ——悬崖式盆景


                                                广东省盆景协会  李建  文/摄
     


九十三高龄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创始人苏本一老会长欣然.jpg
93岁高龄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中国花卉盆景》 杂志创始人苏本一老会长欣然提笔为拙文题字,勉励广大树友。




       以飘悬的姿态尽露险势,以有力的根爪承托树身,以不屈的品性抒写活力,以昂扬的精神见证奇迹——悬崖式盆景的魅力,就在于它险峻奇绝,而又潇洒飘逸,令人心灵震撼,回味无穷。
       不得不说,在悬崖式盆景中,杂木类占据着相当的优势,而岭南的杂木类悬崖盆景更是风采独具,可圈可点。
       岭南盆景从形成风格至今,不过百年,但由于文化底蕴深厚,理论体系完善,艺术风格鲜明,技艺手法独特,在盆景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长苏放这样评价岭南盆景“以蓄枝截干等技术手段为特征,一把剪刀完成一切,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盆景语言”。这其中,悬崖式盆景有着自己值得书写的、可挥洒浓墨重彩的篇章。
       我从事岭南盆景创作和理论研究多年,今试以岭南盆景人的角度,从岭南盆景风格特点入手,探讨一下悬崖型盆景的方方面面,与同好交流。
       在岭南盆景的型格分类中,悬崖型盆景属于画意型。画意型盆景,顾名思义,就是讲求诗情画意,意境深远。悬崖型盆景的意境是:绝壁峻岭之上的老树,处于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了生存而追寻阳光与空间,头根紧咬于悬崖绝壁,枝干凌空,偏向崖谷一面伸展,绝处逢生,百折不挠,天长日久,便形成了据崖而生的跌宕、倒挂、抬头等奇特的树相,给人以触目惊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最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体现出艰苦卓绝、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精神。



(全悬崖盆景)作者:麦锐辉  树种:簕杜鹃  规格:飘长120 IMG_0688.jpg
图1  全悬崖盆景  簕杜鹃  飘长120厘米  麦锐辉作




       悬崖盆景从飘悬跌宕的幅度上,又分为全悬崖(大悬崖)和半悬崖(小悬崖)两类。习惯上将飘悬的树梢超过盆底的,称为全悬崖(图1);而树梢不超过盆底的,称为半悬崖。从飘悬主脉的伸展走向上,又衍生出海底捞月式、挂壁式、倒挂抬头式及与之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水影式。从立意构图上,又衍生出双飘式、孤峰秃顶式、提根式……不一而足。



(海底捞月式)作者:郑文鑫  题名:苍龙出海 树种:榆树 规格:飘长80  CM .jpg
图2  海底捞月式  苍龙出海  榆树  飘长80厘米  郑文鑫作





       海底捞月式(图2)是从悬崖式演变而成的。它的根头先左后右扭曲的,叫“左拐捞月”;先右后左扭曲的,叫“右拐捞月”。其特点是将盆具包揽在画面之中,所以盆具也成为画面的要素,从而令视野集中。无论身段的曲折、枝形的呼应,还是枝法的独特运用,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效果。这种造型动感强烈,也可演变为“动势式”。




(挂壁式)作者: 苏谷强        题名:云海初探    树种:山松    规格:120× 60× .jpg
图3  挂壁式  云海初探  山松  120×60×100厘米  苏谷强作



       挂壁式(图3)造型是树干迂回曲折,紧贴盆壁垂直而下。除了要塑造出“飞流直下”的气势外,还要突出根头布局,枝法宜疏忌密,要有争有让,防止丛枝拥挤,如此方能表现气势。




(倒挂抬头式)作者:陈建新    题名:龙腾    树种:雀梅    规格:飘长50   CM.jpg
图4  倒挂抬头式  龙腾  雀梅  飘长50厘米  陈建新作



       倒挂抬头式(图4)一般由半悬崖盆景演化而来。飘悬的主脉不甘沉寂,再昂首上扬,仿佛股市的曲线变化,触底反弹,小幅上扬,再平缓发展,蓄势上升,形势大好……



(水影式)作者: 曾宪烨   题名: 闲庭信步   树种: 海岛罗汉松    规格:120× 100.jpg
图5  水影式  闲庭信步  海岛罗汉松  120×100×50厘米  曾宪烨作




      水影式(图5)造型的意境是,临水之滨,堤岸上生长着一棵斜卧着的野趣横生的临水老树,树头和树根稳稳地扎在堤岸之上,主干和树梢斜卧,热情地向水面伸延翘头,伸手探握。似是以水为友喁喁细语,复似以水为镜顾影自怜。
  水影式造型要领是模仿自然生长在堤岸水边的斜卧树的姿态,要选择根头向着一边生长、斜卧翘首的桩材来创作。桩材选择的要点是应有一条与树干根头连成一气的大拖根,以增强树势,稳定重心。立意构图是树冠斜卧、翘首,突出一条“迎风摇曳”的大飘枝。枝法要求精炼,有飘拂的生动感,与主干相映成趣。



(双飘式)作者:王成  树种:簕杜鹃  题名:《双龙出涧》 规格:飘长150CM.jpg
图6  双飘式  双龙出涧  簕杜鹃  飘长150厘米  王成作


       双飘式(图6)表现力丰富,气韵更足。悬崖绝壁之上,双龙出涧,虬曲盘绕。双飘式悬崖盆景在立意构图上,一般是下飘悬枝为主,上飘悬枝为辅。下主飘悬枝干的主脉末端上扬左顾,与副飘悬枝的“结顶”顾盼生辉。主飘悬枝大幅跌宕变化,恣意伸展,余韵悠长,使景树极尽右张之势。副飘悬枝小幅摆动,势谦婉约。二者争让得体,形成张弛有度、动静相宜的组合。



(孤峰秃顶式)作者: 黎均洪  树种:山松  规格:200×130×50CM.jpg
图7  孤峰秃顶式  山松  200×130×50厘米  黎均洪作



      常见的悬崖型盆景,一般都有一个结顶。但有些作品另辟蹊径,舍弃传统的结顶,就让头部、根部光秃裸露(图7),姑称之为“孤峰秃顶式”。此类型格的盆景作品,一般都是桩材头根部分天赋异禀,也是作者信心百倍,敢于将头部、根部的“大、老、粗”品相直面观众,终以与苍翠的枝叶形成鲜明对比,而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立意构图时,要特意使光秃的头部、根部与枝柯、树冠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风姿绰约,相得益彰。




(提根式)作者:何国标 树种:山松 规格:飘长130CM.jpg
图8  提根式  山松  飘长130厘米  何国标作



       提根式(图8)悬崖盆景,一般选择有裸根修长、扭曲灵动等先天优势的桩材,以根代干,突出线条之美,构图简洁,枝托简约,孤、高、清、奇、险……



(半悬崖盆景)作者: 冯福文 题名:沧海游龙    树种:朴树   规格: 100× 80× 40CM.jpg
图9  半悬崖盆景  沧海游龙  朴树  100×80×40厘米  冯福文作


       悬崖型盆景桩材的选择,一般都要把桩材头根部有一个倒“U”或“V”形的弯曲(图9,半悬崖盆景),作为造型的先决条件。上盆定植时,宜将树桩下弯的主脉从靠近盆角的位置伸展出盆外,行内谓之“压角法”,这样的立意构图较灵动,不呆板。




作者:黄震宇  题名:孤峰独秀  树种:山桔    规格:飘85CM.jpg
图10  孤峰独秀  山桔  飘长85厘米  黄震宇作




       一些主干头根欠缺先天大弯曲的桩材,能不能培育成为悬崖型盆景呢?答案是肯定的。有经验的盆景人仅利用桩材的几条裸根,将景树悬挂于盆器之上,就能营造出悬崖型盆景的效果来(图10)。




作者:李国兴 树种:雀梅 规格:飘长90CM。.jpg
图11  雀梅  飘长90厘米  李国兴作




       艺高胆大、慧眼独具的盆景人,甚至可以将一盆直立生长的景树,倒扣重植,营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悬崖盆景效果来(图11)。





(悬崖盆景的创新)作者:陈家劲  题名:飞流直下 树种:小叶榕    规格:100× 50× 150 CM.jpg
图12  悬崖盆景的创新  飞流直下  小叶榕  100×50×150厘米  陈家劲作




       岭南地区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机会较多,使得岭南盆景的艺术风格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因而在这半个世纪中,发展较为迅速。图12是广东省盆景协会副秘书长陈家劲的榕树悬崖式作品。这件悬崖式盆景造型手法新颖,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另类效果。
       广东湛江市资深盆景人李尚锦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口头禅:“刀刀来”。言下之意是,咱们的盆景,每一节都是遵循岭南盆景截干蓄枝的特点,一节一刀剪出来的,而不是带弯、蟠扎而成的,岭南悬崖式盆景当然也不例外。




作者:胡少安   题名:玉龙探戈    树种:山桔    规格:120× 60× 60CM  .jpg
图13  玉龙探戈  山桔  120×60×60厘米  胡少安作





       以图13的山桔悬崖盆景为例,主脉每一节的曲折变化,都是一丝不苟地剪蓄出来的。主脉走向极尽上下跌宕、左右摆动的变化之妙,节与节之间长短交替,富于韵律感,节节收尖,过渡自然。“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做岭南盆景,就是要舍得了时间,耐得住寂寞。
       植物都有向上生长的特性,还有顶端生长优势。但是悬崖式盆景的主脉是向下伸展的,这就与植物“向上生长的特性和顶端生长优势”相矛盾了,所以悬崖式盆景的成型时间特别长,这也悬崖盆景爱好者的难题之一。
       我在漫长的创作中,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措施,在此与广大树友分享一下。




在蓄育一条枝条时,在该枝条的众多分枝中,前瞻性地选择、设计好下一节、再下一节、更.jpg
图14红线所示,是设计好蓄育枝条的线路图,其他枝条,则是“牺牲枝”




       如图14红线所示,在蓄育一个枝条时,要在这个枝条的众多分枝中,前瞻性地选择、设计好下一节、再下一节、更下一节……的线路走向。在这个路线图中的枝条,要用心呵护。而路线图外的其他枝条,则是“牺牲枝”,作用是生长旺盛,拉扯、带大路线图里面的枝条。待线路图里的枝条生长至设计的直径了,那些牺牲枝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同理,在蓄育向下伸展的悬崖盆景的主脉时,可以分节在主脉上蓄出一些向上生长的牺牲枝,让这些牺牲枝利用“向上生长的特性和顶端生长优势”快速增粗,从而拉扯、带大向下伸展的悬崖盆景的主脉,达到快速成型的目的。
       希望这些经验和措施,能对树友的创作有所启发,在悬崖式盆景的创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岭南盆景在创作中遵循“法一形万”的创作思想,因此在同一型格也是千变万化的。正如俗话所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岭南盆景的同一型格中也很难看到形态完全相同的作品。譬如面对几乎一样型格的桩材,盆景人会根据主脉走向的差异、分枝布托的疏密、根盘的调整,枝爪的藏露、呼应的默契、顾盼的关情、争让的和谐等手法,创作出就是不一样的作品,这就是岭南盆景的型格多样之所在,并且风格上具有师承画理、深入造化的技法,所以获得“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美誉。具体到悬崖式盆景,更是尽得个中三味。




彭门弟子在改作山松前,先用玻璃纤维绳等物料缠绕树身,达到“加筋、保护”的作用。.jpg
图15  彭门弟子在改作山松前,先用玻璃纤维绳等物料缠绕树身,起到“加筋保护”的作用




       自然成型的上好悬崖桩材,较其他形态的桩材更难得,甚至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这类桩材大都长在峰顶、险崖、绝壁间,采挖难度大,且其生长环境恶劣,大都悬根露爪,难带泥团,成活率偏低。因此,悬崖型盆景、悬崖型下山桩材价值偏高,也就不难理解了。既因造型难度,也因一桩难求。
       然而,山采盆景桩材,一直为世人所诟病:破坏资源、破坏生态……毋庸讳言,随着盆景艺术的发展,也导致一些野生资源枯竭——在一桩难求的当下,岭南盆景人理应与时俱进,形成人工育桩的良性循环。随着细枝蟠扎、带弯,大枝割角、破干等“拿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人工培育的悬崖型盆景桩材已批量上市,缓解了供求矛盾,前景喜人。




如图所示,在拿弯的第一节位置下面,放置支撑物。拿弯位置的背部,用韧绳将钢管一端固.jpg
图16  在拿弯的第一节下面放置支撑物(杠杆支点)。并在拿弯位置的背部,用韧绳将钢管一端固定于树身(不用太紧),再以木方置于钢管与树身之间作着力点,然后手握钢管另一端,以杠杆原理加力,逐渐将树干拿弯。随着拿弯角度的变化,逐步固定已弯曲的树干;继续前移韧绳固定的钢管,再加力拿弯,固定……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完成拿弯作业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岭南山松圣手彭盛材门下弟子尤其擅长改作山松,我曾记录过他们进行悬崖式改作的实操表演:一次性不破干拿弯,将直立生长的小松树,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其拿弯幅度之大、改作效果之显著,令人心悦诚服。当时在场观摩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给予高度评价,并用盆景人最朴实的话说:“这棵小松树原来很普通,至多值200元;经过改作,至少能值2000元。如果不信,我愿意以这个价格收藏它!”




彭门弟子与改作好的悬崖小山松合影。左起:金化栋、彭永恩、彭永新、黄柱荣.jpg
图17  彭门弟子(左起:金化栋、彭永恩、彭永新、黄柱荣)与改作好的悬崖小山松



       中国盆景名城——顺德盆景协会的集体基地里,有一幅书法作品:“世上无难事,曲直皆悬崖”。 心有所感,特请93岁高龄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中国花卉盆景》 杂志创始人苏本一老会长,以这两句话为拙文题字(压题图),勉励广大树友。
       这两句话,既流露了岭南盆景人的乐观自信,也体现出他们艺高胆大的造型技能,更从另一角度阐述了悬崖型盆景型格的高妙。应该说,制作悬崖型盆景,是岭南盆景人的终极追求——能把直树改成弯树,做成悬崖盆景,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能不爱悬崖盆景?




参考文献:《岭南盆景》孔泰初 1985.10版
                《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刘仲明 2003.9版










发表于 2018-5-3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欣赏。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喜可贺,谢谢分享,学习了,建哥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18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