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回复: 1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3



1少年学艺时候的记忆

2《庄子·内篇·人间世》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3西汉枚乘的《七发》

4西汉刘胜的《文木赋》

5晋代庾信的《枯树赋》

6南北朝与隋唐的枯树诗

7卢照邻的《行路难》与《病梨树赋》

8张璪是创造双枝画技与理论的源头

9杜甫是创造枯木式盆景的先驱

10黄筌雪竹文禽图与李成读碑窠石图

11苏洵创作木假山盆景

12苏轼创作枯木竹石图与理论

13倪瓒六君子图与枯木竹石图

14赵孟頫古木竹石图与名言

15李衍枯木竹石图与李士行《偃松图》

16沈周与明人的枯木竹石图

17石涛枯木竹石图与名言

18乾隆枯木竹石图与评论

19清代著名枯木式盆景名家

20陈师曾枯木竹石图画铜

21周瘦鹃是枯干式盆景实践与理论的大家

22陈从周“模拟枯木竹石图”美学理论轰动了世界

23枯干式盆景的研究时尚

24枯干式盆景概念与含义

25枯干式盆景的起源

26、当前我们的盆景情况确使人担忧

27、创作中国盆景这才是我们倡导的目的

28、面临的问题与结语

13倪瓒六君子图与枯木竹石图

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画枯木竹石有名的大多是山水画家,赵孟頫、柯九思、吴镇、顾安、张绅、李衎、倪瓒等都是个中高手,皆在苏轼、文同影响下而有发展变化。

倪瓒(1301-1374),元四家之一,《六君子图》作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图后有黄公望题诗云: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此图绘坡陀上松、柏、樟、楠、槐、榆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此画以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此图以平远的章法、淡逸疏朗的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六株挺拔的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土石层叠,连勾带皴,树木用笔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江上远峦以乾笔皴擦,给人一种空灵之感。倪云林把枯木竹石图的精神状态从可游可居提升到了可思可悟的境界,可以说不是偶然。

倪瓒的作品,结构简单,以平远山水,古木竹石为多,荒寒冷寂,平淡和的气息,以及若柔若刚,若轻若重,若枯若湿的用笔,流露出苍润清幽的纯正韵味。他讲究天真幽淡,逸笔草草,手与心灵气相通。画有简中寓繁,似嫩实苍的风格。他生性敦厚,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自跋画竹云: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之斜 与真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

他的枯木竹石等作品,为历代评家推许,曾被誉为神品之上第一逸品

董其昌说他从小学习倪瓒,至老也没有真正得其"无心凑泊处"

沈周多次试验倪瓒的画法,都因用笔湿重而告失败。

恽南田对倪瓒的幽淡之笔,作过长久的研习,但也是自认为未得其真谛,曾深有感触地说:"云林画天真简淡,一木一石皆有千岩万壑之趣。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云林矣。"

倪瓒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据专家研究倪瓒存世的枯木竹石,所见十四幅,除一幅在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外,其余都入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倪瓒(1301-1371).jpg 倪瓒(1301-1371)像.jpg 倪瓒撰《清閟阁全集十二卷》.jpg 倪瓒(130l—1374)渔庄秋霁图.jpg 倪瓒古木竹石轴纵47横27.4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著录.jpg 倪瓒枯木竹石图1.jpg 倪瓒枯木竹石图2 .jpg

发表于 2010-8-1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6-5 0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