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04|回复: 95

岭南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谁 于 2016-7-14 11:44 编辑

岭南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严桂强

       岭南盆景是中国五大流派之一,从我早些年接触盆景时就被岭南盆景鼻祖孔泰初的作品所折服,后来又有幸拜识德艺双馨的刘仲明盆景大师,多次聆听他的教诲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刘大师不仅将自已多年的岭南盆景经验出书传播,而且还不顾高龄,到国内各地进行盆景艺术制作指导和担任盆景展览评委等工作,同时还经常到世界各国给盆景爱好者交流授课,把岭南盆景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在令我敬佩。
       岭南盆景的艺术特点是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却宛若天成,或苍劲雄浑,或潇洒飘逸,形态多式多样,可谓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岭南盆景讲究整体的画面感,更注重自然的立体效果,一枝一托精益求精。岭南盆景立意构图深远,取意国画画理,追求意境美,着重神韵,极具艺术性。岭南盆景的传统造型技艺和枝法,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从最初的选桩,裁桩,培植,蓄养,整个造型过程耗时漫长,且需遵循规律,不同阶段还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比如截干蓄枝,枝托的分级培养,都需极具耐心,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行,但新人还需要一定时间经历后才能体会到。有些急于求成的爱好者觉得岭南盆景的成型时间过于漫长,对一些传统的技艺和枝法提出质疑,有些甚至失去耐心和信心。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我想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传承:传承是什么?传承是对优秀文化精神领地的守护,是传统技艺精髓的继承和延续。但不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也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岭南盆景的传承是对岭南盆景艺术特色的守护,是对岭南盆景精湛的技艺和枝法的继承和延续。岭南盆景也需要精雕细琢工匠精神的传承。
       创新:创新是什么?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是传统技艺精髓的发展和丰富。但绝不是凭空想象,随意颠覆和恶意推翻传统,更不是粗暴简单的摒弃或者无厘头的批判和否定。师古不泥方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岭南盆景的创新就是继承传统技艺手法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新的更适合岭南地区的树种,尝试更适合岭南树种的盆景制作技艺和手法,提升岭南盆景的艺术魅力,扩大岭南盆景的影响力。
       传承与创新,看似是对立的关系,其实两者的关系是取长补短,是继承、发展和丰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不能单一分割出来,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我们要正确运用艺术辨证法去把握两者轻重的关系。坚守就是要守护我们岭南盆景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岭南技法。创新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造才能使岭南盆景更具生命力,并且不断完善提升岭南盆景的艺术性,这样岭南盆景才能生生不息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创新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因为创新,就摒弃传统优秀的东西。创新不是好高鹜远,否则创新就会偏离方向,摒弃传统优秀的东西,就会出现不伦不类失去风格。
       岭南盆景的传承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比如好的经验和技法,如果不能以文字形式有序流传下来,那将是我们岭南人和岭南盆景很大的损失。前辈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技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如果用文字或影像形式完整记录下来,对岭南盆景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延续,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对后人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前岭南盆景在坚守与传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有的盆景造诣很深的前辈们由于不会使用电脑,导致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给年青人带来相关的技艺指导。其次是由于盆景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许多丰富的经验和心得无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只能凭借前辈们口手相传。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零一六年七月五日于花都
发表于 2016-7-1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发人深思,拜读强哥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矮仔大树 发表于 2016-7-14 14:29
文章发人深思,拜读强哥好文!

多谢洪兄抬爱!献丑了。多年来见证了不少人和事,有些话积压在心里,时间长了,突然有股灵感迸发出来,也算是有感而发吧,所以就把个人的浅见表达出来了,文化不高,恐词不达意,希望大家指教和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哥好文,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来我就是认为,岭南盆景,存在着缺少文字方面的技术记载,很多只是片面性的东西,反观别的派别就做得比我们好多了.包括石湾盆之类的记载,也比紫砂的少得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盆艺祥绿 发表于 2016-7-14 15:20
好文章,谢分享!!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PZJ5503326 发表于 2016-7-14 15:39
强哥好文,学习了。

过奖了!请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声的诗 发表于 2016-7-14 16:03
一直以来我就是认为,岭南盆景,存在着缺少文字方面的技术记载,很多只是片面性的东西,反观别的派别就做得比我 ...

清哥说得极是,很高兴能引起你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拜读老师(岭南盆景传承与创新)的文章,深受启迪。岭南盆景几代人在种盆景,做盆景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需要我们每一个热爱岭南盆景的人们各尽所能,能写的多发表文章,出书。不会写文章的多发图片,将实际操作经验公开,互相研讨,共同提高岭南盆景的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法自然,法无定法是岭南盆景的最高境界。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树桩经过大师的排放最佳种植方位,修整等等而成为有价值的盆景,这点,本站做得很好,如曾先生叶先生等,有他们的不吝赐教,使吾等新手少走弯路,少浪费桩材。看了很多论坛,他们里面基本是欣赏,交易。而本站更多的是学习,创新,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声,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剖析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哥!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强哥将心声与我们广大网友分享      一石击起千层浪,希望你的心声能唤醒更多人去思考,无论是从艺术或商业流通的角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岭南有将近十年的经历,在那里曾用心关注过盆景园场,岭南人玩盆景得天独厚,种一年相当于北方种两年,即便是新人需要一定时间经历去体会也,也比北方人所要时间短得多,唔得讲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哥好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一再,感悟倍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5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站办的已经非常不错了,有用文章,有用图片,有桩材设计,桩材分析等各种方法来传授经验和技法,可谓有声有色,在本平台已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法,在此向那些为论坛做出无私奉献的前辈老师们深表谢意。电脑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每次打字都很费劲,有时只好剪刀手了。如果本站能多出些操作视频就更好了,最好是普通话讲解。无比渴求期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8-2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