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28|回复: 185

盆景应敞开流派,以“艺术”理念审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6-3-20 15:06 编辑

        盆景应敞开流派,以“艺术”理念审美
                                   广东江门 新会   叶以健

       我提倡盆景艺术敞开流派,反对固守。因为“流派”有扼杀潮流的成份,不利于盆景艺术向前发展。无可否认,流派是日积月累的艺术成果,代表一部份群体。传世接代,固守为荣,创新为叛,自我标榜正宗。从历史看,流派对立是肯定存在的。目前,怎样把盆景艺术的流派做到,既对立而又统一;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为用;相互毗连,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呢。笔者认为盆景要以 “艺术”理念为审美准则,不能以流派为直口,来掩盖“艺术”的缺陷(或不足)。敞开流派,不是拼弃流派;提倡融会贯通,寻找结合点;为去陈出新获得理论根据;反对惟我独秀,试分述如下:
       一、中国盆景历史悠久,辐射到国外。称谓“盆栽”,不称“盆景”,没有“命题”习惯(如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地区等)。是因于民族习惯不同,不了解中国盆景艺术文化之故,只知道“栽种在盆中的植物”,那知道“情景”的理念,才是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精华所在,见图照1、2,日本、台湾地区盆栽。

            1、台湾 (2009第十届亚太展 ) 八角英桃  黄清古_.jpg                       2、(82届国风展) 日本 山本泰诗.jpg
                 图照1   台湾  八角英桃  作者:黄清古                                                               图照2   日本  作者: 山本泰诗 (82届国风展、)
                          (台湾2009第十届亚太展)

        二、融会贯通,去陈出新。
“融会贯通”是盆景艺术去陈出新基础,必须找到结合点,懂得各流派艺术特性,才能感知寻找适合的结合点。不然,就无从比较,无从结合,无从入手。只有对比,才知反差,取长补短。融会了,才能贯通,再创作才能创新。集其大成的新生事物才是盆景“艺术”的审美所在。例如:无论什么流派盆景的大飘枝,都是以横斜飘逸为基础构图布局(见图照3),但结合强节奏感的现代生活精神情操,它的意境神韵表达就迥然不同。不呆版、不腻滞,在强节奏感的带动下,活力十足,斗志昂扬(见图照4)。与图照3作对比,同是迎客式造型格局,不同的艺术理念,它的艺术效果新颖,青出于蓝,胜于蓝 。胜在更“活”、更有“力度”、层次更深渊。

3、《黄山缘》 五针松 谢园龙飙 029.jpg 4、江门  杜鹃 《听泉》 李威强.jpg 5、大飘枝实例分析图.jpg
  图照3 《黄山缘》五针松                                                                         图照4 江门、杜鹃、《听泉》                                  图照5 大飘枝实例分析图
             作者:谢园龙飙                                                                         作者:李威强

       “融会”,是融化了,再会合。意在结合众流派盆景艺术的精华;“贯通”,是灵活运用到具体构图造型上,去陈出新。是“艺术”理念的审美结果,并非那个流派的脱变,试分析:图照6是典型的等边三角形传统构图造型(注:日本、台湾地区及我国北方为多见),是以功力、形体美特长取胜。茂密、浓郁、工整、形态层次分明的造型构图为表现手法,群众基础好,人见人爱,得其外形优势。但图照7,不但继承整体树冠和局部枝托的等边三角形构图优点,而且在截干蓄枝基础上,力求在每一条枝托上塑造出一棵小树(树上树)与整体构图相匹配。表现出丰富的活力、动力的意境神韵,得其神韵内涵,融会贯通,有之于内而形之于外。深渊的内在无形神韵表现在有形的外在形态上,韵味在此,见图照6,7、8。

6、黑松 宝盛园.jpg 7、.jpg 8、.jpg
              图照6 黑松 宝盛园                                                                         图照7                                                                    图照8

       三、凡是玩盆景的同仁,都有个性。始初感到新鲜好奇,逐步进入习作尝试,虚心求教,临摹流派,直至认同派系个性,乃致根深蒂固,代代遗存,深感有此。其“个性”,号称“流派”的传人,抑或去陈出新的艺术家呢?故此,“个性”既是好事,但也存在着商榷余地。例如,日本、台湾地区盆栽,大部份构图是三角形为基调的传统特色,是典型的地方性流派,它的艺术造诣已经非常成熟。能在细小的盆中栽植百余年,茂密如初,科学栽培,植保先进,以此标榜为荣。的确,继承传统,个性突出,值得借鉴。在一遍赞扬声中,觉得艺术理念审美单调,有千篇一律之感。没有从“盆栽”过渡到“盆景”的意境神韵层面上,停留在某一阶段的艺术层面,缺乏“景”的理念内涵。当然,现在有所改观,但所见范例不多。见图照9、10、11。

9、黑松 日本 木村正彦(改作示范).jpg 10、台湾2009第十届亚太展  毛朴  萧永昌_副本.jpg 11、楁树 《古楁增辉》 何华国.jpg ]
         图照9  日本  木村正彦                                                                 图照10  台湾  毛朴  萧永昌                                           图照11  榕树《古榕增辉》何国华
             (改作示范)                                                                    (台湾2009第十届亚太展)

        四、中国的盆景流派什多,大概有南北之分。因于气候、地域、文化、习俗不同,艺术造型差别什远,但它的共同点是在盆上的“景”为主题发挥。所以它像诗词歌赋,国画文集一样,都有“命题”的习惯。其“命题”是作者必须表达切合题意的思想内容(内涵),所表达的意境题目形式多样,可谓“百花齐放,去陈出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不是为“盆栽”而“栽”的玩艺。当然,“盆栽”的艺术造诣无可否认,而且水平很高,成为当地的佼佼者。但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使人乏味,名副其实的“无题”(见图照1、2、9、10),与“盆景”造型的“景文化”内涵有较大的差异。

       五、“流派”,其实是传世陋习。说得好些,是一种“风格”,得到某些群体认可的一种“格式”,有它的权威性,得到延续流行。由此,决定它出自本身的利益而排斥异己,成为“继承”理由。也就是说,好与坏都继承了,任何盆景艺术造型(包括胚材)好与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好的胚材、传承的造型,是在特定的区域文化艺术内得到认可。反之,“劣”材,“怪异另类”造型,也渐渐地得到新潮人士赞赏。时代不同,文化修养的提高,鉴赏角度在变化,兴趣、品味也在变化。说它怪异,久而久之,见怪不怪了。总之,以“艺术”理念审美盆景造型,是敞开流派分争的途径。就拿岭南盆景艺术而言,流派亦分云,但它的艺术理念总是围绕着:截干蓄枝、树种(不同树种生长速度不同)、造型、功力、创意、神韵、内涵深度为中心探讨,克服喋喋不休流派争论,只有这样,盆景艺术才能与时共进。
                                          2012-1-22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73 金钱 +55 贡献 +55 收起 理由
老黄牛 + 8
孝感庄奴 + 5 + 5 + 5
松涛依旧 + 15 + 15 + 15 赞一个!
福建岭南春 + 10 + 10 + 10 很给力!
花妖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了、叶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艺术”理念审美,叶老师说的好、说的中肯,严重支持!
叶老师对盆景中“景”的意境、内涵的讲解,以及对中国南北技法、流派、海外盆景现状的深层次思考均让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到知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叶老师辛苦了。广学博采,有所取舍,虚心向其他流派学习,是盆景人应有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发的台日作品,也是有它的长处,特别是养护功夫一流.选材造型方面,也是可以参考学习的范本.希望能看到老师有培养松树的具体文字和图片的学习资料,每年具休的剪松时间,和如何蓄针的做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派的形成应由来已久.主要是因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所用树种不同.受文化影响不同而形成的吧.其突.现各流派都巳互相溶入了各派的优点.取长补短.可喜可贺.原因也很简单.气候环境的不同可人为改变.树种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也很方便.叶老师的精辟论术就更祥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人家的东西,首先自己要有这实力才行.强叔的三角梅不错,已经流入大户人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地方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再反对轻视别人作品的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山人 发表于 2013-5-10 11:06
以“艺术”理念审美,叶老师说的好、说的中肯,严重支持!
叶老师对盆景中“景”的意境、内涵的讲解,以及 ...

      盆景艺术的含义很广,如:培植,桩材求生,造型,保养,都讲究艺术。“艺术”是高层次的,那么盆景的所作所为也应从高起点去理解,才能成功。“盆栽”只是一方面;而“盆景”又是另一方面,因为它包含着中国文化成份。

点评

中国文化是“景”的内核。  发表于 2013-5-10 14:44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3-5-10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期待叶老师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庐 于 2013-5-10 15:03 编辑

    一连拜读了老师文章数遍,意犹未尽,受益良多!更让学生有加入讨论的冲动,为个人喜好及观点,言语有不妥之处,望老师海涵!
    “盆景应撇开流派,以“艺术”理念审美”,本人非常推崇,有着强烈的“以岭南技法为基础,融会贯通以其他派别的总体构图、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致的层层叠翠”的构想。但学生有别于老师文章中的第三点中个别小点及勒杜鹃作品飘枝的体会。
    老师在文章第三点中提及的:在一遍赞扬声中,觉得艺术理念审美单调,有千篇一律之感。没有从“盆栽”过渡到“盆景”的意境神韵层面上,停留在某一阶段的艺术层面,缺乏“景”的理念内涵。学生感觉此说并不盖全,老师举例的日、台作品,均为奠基级构图的作品(就如岭南盆景孔太初时代,奠定了理论、技法的基础),所以确实有千篇一律之感,但日、台近代的创新作品中,改革、融汇已经远远超越了前辈们的水平和感悟。纵观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美国、加拿大、泰国、印度、越南等地的优秀作品,不但从枝条的大小比例过度中剪、扎、牵、带培养,并考虑着总体构图中的变化及层次感表现,所以人家的作品不管是细部还是总体构图,无不渗透着强大的震撼力和艺术效果。而大部分的岭南技艺作品,“脱衣换锦”后,看到的是枝条浓密,同时也会存在枝杈交叉重叠的凌乱感,绿意盎然后,又难以表现大自然中层层叠翠的层次感,这是否值得我们岭南技法借鉴?
    该勒杜鹃作品的头板、树身、压顶,都无不渗透着雄壮中的飘逸、端庄中的写意,飘枝以上的部分,更是尽显作者娴熟的技法功力和挥洒自如的构图能力,但学生不敢苟同此作品配备的飘枝!在平面的构图表现中,飘枝使用了连续两个大于90度的锐角及大幅度的硬直枝条作为总体构图,枝条从大变小的过度牵强、力度表现单一、缺乏藏露变化,并与上部枝条的技法难以形成一体,从总构图统一来说,乃败笔之处!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3-7-12 20:52
同感。岭南盆景的精粹,好多获奖的作都没能表现出来。各位盆友细心看下就感悟到。个人认为。  发表于 2013-6-28 21:26
同感,毫无疑问该勒杜鹃作品作者是 想冲开传统走创新,勒杜鹃90度飘枝,还有顶部跌下来的跌枝,因个人偏好和欣赏能力浅薄而并不认同。  发表于 2013-5-13 20:51
真话。我也觉得三角梅的飘枝并不协调。没有美感。  发表于 2013-5-12 10:55
高见,学习  发表于 2013-5-10 18:3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我已经认真的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海纳百川,做好自我,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恭维,此文说出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击中了当前圈内的弊病。读这样文章,当浮一大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细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以健 发表于 2013-5-10 12:48
盆景艺术的含义很广,如:培植,桩材求生,造型,保养,都讲究艺术。“艺术”是高层次的,那么盆景 ...

盆栽和盆景,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吧!?别忘了,英文的“盆景”拼写就是出自日语的“盆栽”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用心理解,慢慢消化,理论联系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桩之徒 发表于 2013-5-10 15:04
盆栽和盆景,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吧!?别忘了,英文的“盆景”拼写就是出自日语的“盆栽”读音.

这个我不清楚,我只是从中国文化来理解,读音与含义是一不同的概念。

点评

我记得BCI主席胡运骅先生已经将英文从“BONSAI"改成"PENJING"了。  发表于 2013-5-22 18:34
有道理。  发表于 2013-5-12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庐 发表于 2013-5-10 13:02
一连拜读了老师文章数遍,意犹未尽,受益良多!更让学生有加入讨论的冲动,为个人喜好及观点,言语有不 ...

高手间的理论争鸣,理论探讨,确实是我辈学习的好机会!
叶老师说以“艺术”的理念审美是总领,敞开流派之见,不拘一格、结合实际才能取长补短。联哥在叶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以岭南技法为基础,融会贯通以其他派别的总体构图、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致的层层叠翠”的个人构想更是岭南盆景具价值性的前沿性探讨!
网络的盛行,地球变小,你懂得学别人优点的时候,也许别人也在学你的长处。
就图中叶老师举例的松树和勒杜鹃的飘枝而言,喜欢松的飘枝可以说这是圆滑、藏锋,如中年人的推手;喜欢勒杜鹃的飘枝可以说这是锐利、进取,如年轻人的朝气,也许是“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也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艺术”的理念审美之大前提下,“美”的概念有些是永恒的、有些是与时俱进的,有些能够达成共识,有些可以求同存异。

点评

我赞同这种说法。一、叶老师的文章仅是他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其他朋友可以采用五花八门的处理方式。二、艺术的争鸣仅限于艺术,涉及伤和气的东西尽量避免。个人观点,供参考。  发表于 2013-5-22 18:4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讲到我的心里头了,听课,听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0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