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0|回复: 21

解开题名''听泉''之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开题名''听泉''之迷
      一盆作品的题名,不是向公众表白那肤浅之意。是作者之感悟才埋下伏笔,旁人又岂能领悟其中之意。
      题名是因当时的条件去联想,先从此时[季节].此景[联想].此心情[感受]来作思考。
      一.此时,展出时正是寒冬,在岭南有很多树种已经落叶,这叫季节,与作品相符。
      二.此景,是联想,当作者望看这棵作品时,心系大自然而魂飞去也,仿拂进入那山涧野岭的冬季情景。
      三.此心情,进入那山涧野岭才感觉到荒凉而宁静,在这种环境下才能隐约听到泉水流动之声。以上此情此景,作者静心观树听泉为一乐也。这是心境。所以题名为''听泉''。

         在展场时陆大师曾问我,点解不叫听涛我未曾听过听泉?我说;听由心生,听涛是听,听泉也是听,只不过感受不同。涛有两意''海涛''''松涛''在这暂不提。而作者心定宜静喜欢听那泉水叮当流动微妙之音。这时大师有所领悟说;你想说的是树似人化,我笑道可以。

         树似人化,如将此时此情此景的自己溶入这棵作品的时候,站立在那山涧野岭静听着那泉水流动的美妙之音,这就是作者所题名为''听泉''之意。


                                 自觉才疏学浅草草而述,还望各位赐教。

发表于 2013-5-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梅踏雪 于 2013-5-11 23:39 编辑

学习先生雅文与心得。


何不附图片共赏之?

点评

谢谢点评,因叶老师发上很多图就不再发了,只是想说说自己作品的题名而已,望赐教。  发表于 2013-5-11 2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叔此文甚好,受益不浅,望强叔多发此类帖子,图?

点评

谢谢点评,叶老师发图那棵勒杜鹃听泉是我的原作,已卖了不发也吧。  发表于 2013-5-12 0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盆作品在大众面前都会有不同思索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卖了给萧焯华是吗?恭喜发财。

点评

也算是的,几年了。  发表于 2013-5-12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绝伦 值得分享 谢谢

点评

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3-5-12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廖志明 于 2013-5-12 13:12 编辑

101541lnb9ziclb5bxhnob.jpg.thumb[1].jpg
原来此作品是强哥的,我在<<盆景应敞开流派,以“艺术”理念审美>>http://www.lnpjw.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5779&extra=page%3D1帖子中作了一些侧面回应而不是单向,估计明白人能理解,望见谅! 从文中叙述,陆大师也被感悟而以幽默态度回应了。

就此作品来说点"听泉"与"听涛"在艺术形式中意蕴的区别,怎样分辨形神流露的实质及其意味。
作品因名题"听泉"而流露出心境宁静.向往于悠然自得。
作品因名题"听涛"而心潮澎湃,富于幻想,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两者同属从物象中反映心理现象,强哥,从作品中所运用的技法,大飘托起伏强烈势如巨浪,您再斟酌下作品应属反映心里清静的世界而体味在"听泉"清幽中的热烈呢,还是属"听涛"而狂热波动的心理活动呢。(这里就大飘托构架形态而说,对于是否符合整体布局的和谐氛围以及意趣,有待商搉。)
如下图作品,飘托在主体静穆中流露似溪水湲湲流动的物象化形式,蛮有"听泉"的幽雅之姿(这里举例乃指定向解释,而非强调扭转作品原意。)。
110506172424c0d4281193a84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能否解开各位看官之迷还须各自造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树匠 于 2013-5-12 17:02 编辑

老实说中国盆景不少题名都有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之弊端,这可能还是同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有关吧.在岭南韩学年、吴成发老师的盆景作品题名比较好,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嘢、学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3-5-12 13:06
原来此作品是强哥的,我在http://www.lnpjw.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5779&extra=page%3D ...

谢谢廖老师品评。说起这棵勒杜鹃是十年前所构思,那时也没想什么,主要是探讨枝法和造型方面。平时观察路边树的自然跌枝,取其精华,溶入作品中。这是作品的灵魂枝,特显跌枝力度是其一,顶部运用压顶式蓄枝化开是其二,顶正前由上而下一条细小滴水枝巧妙地弥补正前的空白是其三,这三个是全树的亮点。运用岭南蓄枝手法,使全树苍劲有力,整体构图大方,是这作品创意的一种手法。

       本人从来是无心参什么展的,玩盆景都是我行我数的风格,面对赞与弹都是一笑了知。适逢参展只是为了交流而参加,说到作品题名也要费一番心思,本帖已有说明,总的来说,意不在盆内,而在盆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精辟论述,受益匪浅。

点评

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3-5-12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圭峰山下 发表于 2013-5-12 22:13
谢谢廖老师品评。说起这棵勒杜鹃是十年前所构思,那时也没想什么,主要是探讨枝法和造型方面。平时观察路 ...

强哥这样称呼令晚辈感到不安,在论坛里,其实我对您很有印象的,从您在网友回帖都能感觉到造诣已进入高境界,只有对大自然物象观必细微的人,才会对不同的枝线韵律疯狂着迷,这些早以看在眼里,是真心话,因这点阅历我还是具有。而有些略懂却充大行家小作试探便知冒牌角色。
谢意并借诗送予强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点评

谢谢你的支持。平时也有看过你的帖,是个很有心思之人,好文采,学习。  发表于 2013-5-12 2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都系作者的顿悟,尽在不言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上论坛 逛了 年几时间, 第一次见 强叔发贴,顶一个先...

点评

你条友长期唔上就肯定少见啦,  发表于 2013-5-15 04:33
谢谢支持,发过的,你是个大忙人那会留意,连上三帖诗。  发表于 2013-5-14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之感悟才埋下伏笔,旁人又岂能领悟其中之意。
一但领悟便是知见良朋!
强哥、永远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点评

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3-5-14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稻谷香 发表于 2013-5-14 12:04
作者之感悟才埋下伏笔,旁人又岂能领悟其中之意。
一但领悟便是知见良朋!
强哥、永远支持你

谢谢老朋支持,很久未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5-3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