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7|回复: 41

“卧松”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3-5-27 19:39 编辑

  
            “ 卧 松 ” 谈             照片 098.jpg
                                                                                                                                        图照1: 这是笔者从前经常上山采集松桩的原生态环境(新会牛湾),                                                                       
                                        ——  叶  以  健  ——                                  山体崩塌,水土流失的“烂头山”,幼苗期树干倒下横卧,致使
                                                                                                                                                   山松弯腰扭曲变形,改变了挺直生长的本能,适者生存下来。
  
      
        “卧倒!匍伏前进。”这是军训趴行的基本功训练,目的是自我保护,利于进攻。然而,“卧松”就是树干卧倒匍伏在盆上的一种艺术造型型式,由于在山松盆景造型中经常取用这种形式,故称“卧松”,或许类似军训的意境表达吧,这是笔者的形象思维。
        山松本是挺直生长,自古为建筑良材。但是,倒卧在盆上,匍伏翻转向上求生,顽强意志和自我保护精神不亚于军训,就此造型谈及体会。
       一,卧松的形成
       有两种情况:一为自然界影响。山体土质风化松脱,风雨雷电冲刷泥土,植被无法生长,山体不规则崩塌,幼苗期树干倒下横卧,见图照1。二为桩材经裁截加工后,人为地把它倒卧栽植,取用截干蓄枝法,经多年培植而成。见图照2及2A、2B、2C分析图。
          卧松谈2_副本.jpg                    照片 103.jpg
         
                      图照2 : 人为倒栽植原图照  作者:叶以健  
                                                     
9-6 山松材料(舍利〉_副本_副本.jpg 照片 099_副本_副本.jpg 照片_副本_副本.jpg
                  图照2B原生态图照  作者:叶以健

          二,“卧松”盆景的造型:构图设计,种类繁多。但实际造型中,只要遵循两大原则,就会发挥得更好,意境表达更深。
        〈1〉,跌倒了,就得趴起来,是既定的事实。植物朝光向上生长,是它的本能。树干倒下,只要根系尚好,强烈的求生欲望,在阳光的感照下,努力进取求上进,久而久之,它的部份枝干就会慢慢地趴起来,或许再跌倒,也会从新趴起来。山松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因此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松桩树相,见图照3各种桩材树相形态。
8-15 山松材料(怪)_副本_副本.jpg 9-3 山松材料)怪)_副本_副本.jpg 11-2 山松档案_副本_副本.jpg
   

                     7-13_副本.jpg                             3-8 山松_副本.jpg

                                                                  图照3 : 是一组各种形态的“卧松”桩材树相。  作者:叶以健

         〈2〉,注意重心的回复。重心不稳才跌倒,既然跌倒了,只有重心回复,才能站起来(或说趴起来)。这是盆景艺术造型诱导出来的意境趋向。见图照2D及分析图。

               DSCN1677_副本.jpg                 照片 100.jpg       

                       图照2D : 是图照2的最后造型图照。 作者:叶以健


        三,“卧松”盆景艺术欣赏导向
      〈1〉,静态的表现手法:“卧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跌倒了”,“昏睡中”,“该休息了”,“太懒惰”。之所以有这样的视觉心理,是形象思维产生联想的结果,是很自然的,也是一种诱导。山松盆景艺术造型讲究“力度”,讲究“松风、松格”。那么,“卧松”的力度风格去了那里呢?正在隐藏积蓄中。有静才有动,有藏才有露,有阴才有阳,有积蓄才有宣发,等待时机,一触即发,反差的觉悟正在形成。如前所述:“匍伏前进,自我保护,利于进攻。”
     〈2〉,静中求动:卧倒了,对植物而言,是悲剧,一个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因为它不是动物,不可能一下子趴起来。对它来说,只要还活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从新站起来的欲望,除人为帮助以外,就是依赖阳光的抬举(朝光作用)。树干安静地横卧,已成定局,但是树干其它部位的生长点,不断地奋力向上生长,动感从未停止过。这是一个静中求动的过程,只不过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总是惊奇地认为,它是已生俱来的长相。
    〈3〉,“静态”、“动态”的艺术反差:艺术家喜欢利用事物的反差来加强表现力,加深感染力,使观赏者眼前一亮,使思考者,内心一震,以达到在艺术圈里有所哄动。那么,“卧松”(静态)与“劲松”(动态)就正好在艺术造型上形成反差,亦正是山松盆景艺术“松风、松格”的体现。
盆景艺术的制作,无论是水旱盆景,石山盆景,树桩盆景,动静结合形成反差的制作手法,屡见不鲜,前人已经作过研究。但是,在特定的树种,特定的型式,特定的层面上,作更深入研究,还是不多见。例如:在“卧松”与“劲松”的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形成反差,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对而统一的协调构图。如图照中的《奋发》,出土树干横卧,养精蓄锐,树梢朝着阳光的吸引力,横斜向上奋发,小角度回旋,把重心拉正,以雄伟的架势,牢固的根基,显示出可畏的能量。一条高位大飘枝突然飘出,整体造型神似“之”字,强烈的动感节奏,迎来飓风的挑战。这是从“卧松”到“劲松”的意境过度,也就是“静态”到“动态”力度的转换,整个画面溶和在一起,意境神韵层面探入,丰富多彩,不呆滞。见图照4及其分析图。

卧松谈3.jpg 照片 101.jpg       

                    图照4  《奋发》  作者:叶以健

       “卧松”,是盆景艺术卧盆型式中对山松的尊称。如“劲松”、“迎客松”、“悬崖松”、“倒顶松”、“倒挂松”“风压松”等也是尊称,它不是盆景艺术造型的新型式,而是这种故有型式中的佼佼者。所以人们刻意突出冠以这造型树种“松”的名称,以示标榜。在盆景艺术圈里,以树种名称标榜造型型式的,数松树为多。可见人们对松树的敬仰和爱戴。笔者是实践到理论的探讨者,有关“卧松”造型的杰出者,自有后来人。特向读者推荐韩学年先生的优秀作品《松魂》,以示“卧松”榜样,见图照五。
   
                                                                      12.jpg
                                                                          图照5    命题:《松魂》    树种:山松    型格:卧松    作者:韩学年

                                                                                                                                                                                                              2013-5-27改发
发表于 2013-5-2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岭南盆景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学习了,受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廖志明 于 2013-5-28 16:26 编辑

图1照片叶老很有感绍力。韩师作品"松之魂"加上人工拿弯制作图更有说服力。
IMG_0874.JPG
IMG_0875.JPG
IMG_0877.JPG

点评

这是韩老师的《松魂》。  发表于 2013-5-28 21:56
那里来的照片,这松是你的吗?  发表于 2013-5-28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地初学者来讲.值得学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以健  那里来的照片,这松是你的吗?  发表于 2013-5-28 20:01
番拍"童梦"里的图片,韩师制作。

点评

呵!我明白了。谢谢!  发表于 2013-5-29 0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老师,你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其,我就非常认真拜读你有关山松种养、一次性换土法,以及造型注意事项等文章,由此说明你玩山松的时间是非常早的,你也出了不少山松盆景的好作品。在去年中国(中山)盆景精品展览中,也看到了你的山松作品,好象被评为银奖。在你的所有山松作品中,包括培养了几十年的《祝寿图》,发现你在枝托(叶)处理上与众不同,都是自然型,从不成片成团。但是,在岭南派诸多玩松高手中,无论是彭盛财、何焯光老师,还是已独树一帜的韩大师,他们的山松盆景在枝托(叶)处理上也是以片、团的表现手法。在自然界中的古松,其枝叶大多是成片成团的。你对此有何理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jxaytxy 发表于 2013-5-29 10:50
叶老师,你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其,我就非常认真拜读你有关山松种养、一次性换土法,以及造型注意事项等文 ...

       历来玩松,都是以叶片成 “云状” 为好,因为它浓郁,夺目。但是,它与岭南的截干蓄枝法有些茅盾,不是不能,而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掌握不好,枝托老化脱脚,问题在于芽位少,所以关键在迫芽。什么时候迫,如何迫,各自有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以健 发表于 2013-5-29 12:24
历来玩松,都是以叶片成 “云状” 为好,因为它浓郁,夺目。但是,它与岭南的截干蓄枝法有些茅盾, ...

谢谢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叶老师的帖子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9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