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33|回复: 53

山松的底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6-3-21 16:51 编辑

                                                                                                      山  松  的  底  托

                                                                                                                                                                                 广东   新会   叶以健

       所谓底托,就是树桩从上而下接近盆面的最后一个托位,通常叫底托。
      底托,在普通的盆景树种中并不难求,经技术处理后,可迫芽求得,使树桩造型增添色彩。但是,山松树桩就不然了,底托难求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没有底托的造型,成为山松盆景的      一个特色,究其因:
      一,山高林密,地表植被从生,严重影响山松底托的发展,在生存斗争中往往是落败者,底托干枯脱落是必然的结果。
      二,人为因素影响,林业工人为能使山松更有利于建筑用材需要,定期对山松进行“落松枝”(把底托逐渐砍掉),促使它挺拔,笔直生长。
      三,有些不懂山松生态的盆景爱好者,认识不到山松底托的重要性,随便剪除底托,认为可以重新生长。
上述三种情况导致山松底难求,笔者曾经亲眼看到花木市场有出售山松的“光棍树”(只有树干,没有任何枝叶倍衬),当然是个别现象。究其因是不懂得山松盆景树桩的生态特点,山松底托是有别于其它树种的,也就是说,山松底托要靠天赋(嫁接除外),而其它树种可经培育求得。
      四,没有托底造型美。
山松底托难求就必然带来众多的缺底托树桩,如何造型,是一个现实问题,试述之。
      1,风吹松(风吹式)清高动感造型:利用树干强有力的节奏感,树干才显得不呆滞,有活力。因为观者的视觉感受集中在树干的节奏上,所以底托显得不重要,成为多余之物,有比无更好。然而,它的欣赏角度在“高高飘扬”的清高脱俗意境中,衬托树梢的飘逸,迎风招展。而不是那些“潺潺流水”的有形有物的田园风光。(有关节奏感,请参阅本帖《山松树桩悬崖式下悬部份探讨》《山松盆景创意谈》见图照一,墨图一。

《扬》3.jpg 底托1.jpg    
                                                                     图照一                                                                                       黑图一    强烈的节奏感衬托风吹的动感,
                                                                                                                                                                                   不需底托,称“风吹松”


       2,跌枝松(跌枝式):松枝由上而下急速跌陷直落,有如空中堕物。也是强节奏的动感造型,与风吹松有方向性之别,一为横向,一为垂直而下。以跌陷下垂的枝托来弥补树干无底托而造成的空虚,其取意为险象横生。见图照二,墨图二。

底托6.jpg           底托2.jpg
                                                                      图照二                                                                                        黑图二   顶托急转跌下,以动感弥补无底托
                                                                                                                                                                                     的空虚,称“跌枝松”。

       3,卧松(卧干式)、回头松(回头式)造型:左右全无底托,由于树干横卧,底托显得不重要(因为托位接近盆面而影响视线之故),只好把树梢拉回头,衬托光棍的树干,亦有利于重心 回复牢固。山松,盆景这种造型较为常见,可以克服添缺底托造成的空虚,重心不稳的缺点。见图照三、四。墨图三、四。

3-8 山松.jpg 底托3.jpg

                                                                          图照三                                                                黑图三      象卧睡床上的树干,从视觉心理上,可以克服
                                                                                                                                                                   缺少底托带来的空虚,称“卧松”。   
                                                

    4,靠嫁接底托补不足造型(嫁接方法,见本刊96第1期《嫁接法在促使山松树桩成型上的应用》):这是一个下策的方法,但亦可实施。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不能成为一种常规普及方法,见图照五。
                                                                                                嫁接法3.jpg
                                                                                                                                               图照五

底托5.jpg 底托4.jpg
                              
                                                      图照四                                                                                               黑照四    把树稍(树顶)拉回树头的中心位置,弥补                                            
                                                                                                                                                                            因缺少底托,重心不稳的构图,称“回头松”。


                                   
       必须指出,任何盆景造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多想办法才能克服困难,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艺术的魅力,坐享其成的思想,就没有资格谈论艺术了。                                         图照1                      墨图1   强烈的节奏感衬托风吹的动感,      
                                                                     
                                                                                                                               2013-7-2修改
                     



                                                              

                                             

                                                            


                                                                                                                                                

点评

任何盆景造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多想办法才能克服困难,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艺术的魅力,坐享其成的思想,就没有资格谈论艺术了。此话十分欣赏!谢谢!!  发表于 2013-7-3 09:24
发表于 2013-7-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底托真的好难求。有时我愿头部就有几个芽的山松头。有底托的山松才能做到矮大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是谁的桩,如果一般盆友的,只能说赶集买不到肉就买点骨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玩松的好处就是不拘一格,太死板反而不美。

点评

支持  发表于 2013-7-3 0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来思考与选择的帖子。倾听、也是一项艺术。


死板已是不美,太死板又是什么定义!
松树盆景不拘一格,其他盆景应拘泥于格式化吗!
角度影响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点评

说得好,艺术是多元的。  发表于 2013-7-3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好“角度影响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玩树头必须持有这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拘一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底托逼人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3-7-4 21:44 编辑
南观园盆景 发表于 2013-7-3 22:39
无底托逼人创新。

此话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松树不同于杂木,无底托不是大问题。松树可以是正型形态,也可以是怪状形态,甚至一托成景。松树可自由挥洒,格无定式,关键是树势有无韵味,有无节奏和变化。当然,比较多的观赏者还希望枝叶紧凑成片,松针短促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斐斐老弟 发表于 2013-7-9 11:46
个人认为,松树不同于杂木,无底托不是大问题。松树可以是正型形态,也可以是怪状形态,甚至一托成景。松树 ...

有理,有独到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叶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6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