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69|回复: 33

我在琢磨中的“盆景的意象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6-3-21 17:32 编辑



作者按:本文是10年前所作,目前对盆景艺术发展尚有现实意义。理论上的盆景艺术难以理解,但在琢磨中是可以清楚的。

                                 我 在 琢 磨 中 的 “盆 景 的 意 象 美 ”

                                                                      ——  评2003年1期 陈奇元一文 “ 盆景的意象美 ”  ——
                                                                                                                                                                       江 门    叶 以 健
      编后记叫读者反复多次琢磨,我做到了。
      可以肯定,这两幅图照不是上隹的形象美作品,特别是《生命的赞歌》显得十分粗糙。当然,作者的意图是意象美,它的“美”蕴藏在意象中(即内涵)。作者对意象美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说理清晰流畅,对于提高自已的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大有好处。
     《曲与直》是利用形象美的强烈反差,作出鲜明对比(有关“反差”请参阅本刊1998年,第11期《山松盆景艺术的“反差”》)。艺术作品如果不善于利用反差、对比,就会显得平淡无味,至于诱发意象美(或说联想),就因人,因时,因思想情绪(包括思想观念)而异。但总的来说是对立而统一的整体,有天必有地,有男必有女,有左必有右,也就是说有曲必有直。由曲而想到直是必然的过程,它的意义何在呢?见仁见智,意象美的魅力就在于此,见图照1、2。

1.jpg 2.jpg                                    
                                                   图照1  《生命的赞歌》吴锦文制作                                                                     图照2  《曲与直》洪建民制作     
     
     《生命的赞歌》分析文中“再看榕树附石盆景……。作为盆景主体的榕树”。我觉得一开始就搞错了附石的主次关糸。“附”。是附着,吸附,依靠,寄生的含义。医学上常有寄生虫病,那么,人当然是主体,虫是寄生物,亦可说附着物,是依靠人体为生。因此,附石盆景应石为主,树为次。也就是说《生命的赞歌》应石为主体,榕树是附着物,为次。又那来的“作为主体的榕树”呢?(有关附石,请参阅本刊2000年,第3期《山松盆景的附石与配石》)。这一颠倒给意象美带来反面的联想,它并非“命运之神”造就它这么痛苦,而是它(榕树)有意识地钻进石缝隙中去,自要苦吃,目的是锻炼自已。日常生活亦有此事,例如:在机动车交通时代,就是有人用单车,甚至步行。干吗自讨苦吃?——锻炼身体,为了环保。
      我是根据石为主体的逆向思惟,提出不同见解,如若把它的命题改为《炼》,其意象美不就更美吗?当然,在盆景艺术中的意象美不是独一无二。正因为如此,一盆好的盆景不但有好的形象美(给人第一印象),而且要具备有深度的意象美(丰富内涵),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多姿多彩。
       意象美当然重要,但高层次的盆景艺术,不能忽视形象美,两者相互相承,缺一不能算是隹作。试推荐两作品,看看,想想,它们的形象美和意象美……。
      《黄山松魂》(本刊物2003年,第1期42页),树相高瘦,主干扭曲弯直,折断顶梢起“角”(小角度弯曲)具备“曲与直”的哲理,形象美潜藏,但骨气峥嵘,请看本刊点评,不再赘述,见图照3。
      《山桔》(本刊2003年,第1期51页),附石山桔盆景。石为主体,山桔自小依附着石的坑沟上,已经溶合为一体,不可分离,可知它俩的亲密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依存者,它利用主体石为重心,建立架构,肩负着与地心吸力抗衡的悬崖枝干;为用者,它利用主体石支撑起柔弱身躯,主体石受到山桔植被保护,勉受阳光雨露侵食而风化,见图照4。
      上述两作品我只作表面上的分析,由于编幅的关系,更深层次意象美(内涵)有代读者品评。
3.jpg       4.jpg
                                                 图照1  《黄山松魂》  制作者;刘劲松                                                        图照2    附石山桔   制作者;香港  胡力敏  

                                                                                                                          2013-10-31重修改作             






发表于 2013-10-3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没有结果。
不过也有一些想法:为了更好地表现意境(意象)美,是不是每棵盆景都要做成:树形。因为我们学习做盆景是从做树形开始的,学会了反而不知不觉就把每个盆景做成了:一棵树。不管是什么树桩,最终顶上一定是一棵大树的影子,无法摆脱。如果有一个人做了一个与我们熟悉的树不一样的形状的盆景,我们经常会不能够接受了。
要吃饭了,一时也说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戈 发表于 2013-10-31 19:30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没有结果。
不过也有一些想法:为了更好地表现意境(意象)美,是不是每棵 ...

你理解的问题如同读书一样,从一年级学起,考试升级,经过十几年的升级你才大学毕业。盆景易识难精,而且每一阶段比读书时间要长,那么就要看每个人的自身领悟及修养去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在盆景里表现出不同个性的手法。到时候这一手法也不等于人人认同,因为每个人的领悟和看法都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单棵树表现意象(意境)不如多干、水旱、山水盆景,前者偏重形状,后者着重意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愚蠢,文化水平又低,什么“意象美”、“内涵深”之类的东西到现在也搞不太懂。我认为就盆景而言,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形式美。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什么层次的人(另类除外),不管他看(欣赏)什么东西,进入视线的首先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比如一个人,不管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我们第一眼看的肯定是他(她)的长像,不可能是心灵、道德、素质等,因为了解这些内涵的东西要有一个过程。比如看亲,只要他(她)是正常人,首先是看长像,如果长像不合自己的味口,不管他(她)心灵如何美、道德如何好、素质如何高,肯定不会谈。盆景也如此,如果外形不美,第一眼不会另观赏者震惊、陶醉,又有谁会浪费时间去审它的“意象”、“内涵”呢?不管什么派别、类型的盆景,首先它必须是树,既然是树,那么首先要生命旺盛,枝繁叶茂。岭南盆景“脱衣换锦”是一种表现形式,没有“脱衣”时长势都旺盛,否则不敢“脱衣"。一句话:盆景首先要形式美,然后再考虑“意象”、“内涵”。:lol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圭峰山下 发表于 2013-10-31 23:03
你理解的问题如同读书一样,从一年级学起,考试升级,经过十几年的升级你才大学毕业。盆景易识难精,而且 ...

特别赞同老师的观点,玩盆景必须沉下心熬的住,点滴积累,永无止境!就比方说成品改作就是作者修为不断升华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戈 发表于 2013-11-1 07:20
总觉得单棵树表现意象(意境)不如多干、水旱、山水盆景,前者偏重形状,后者着重意象。

雄戈元老:实景繁简并不能代表意景深浅!我觉的形简意深才是真正的艺术,而非靠繁复的堆砌!个人观点,仅为探讨,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具象出发(为基础),想象、挥发、概括、提升、升华为意象。是一种意识流。美不是绝对的,丒也是相对的,亙为参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危崖劲松 发表于 2013-11-1 16:32
雄戈元老:实景繁简并不能代表意景深浅!我觉的形简意深才是真正的艺术,而非靠繁复的堆砌!个人观点,仅 ...


我不会怪你说了什么,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好。只是在 雄戈 后面加了 元老 倒是觉得怪怪的,有点不习惯。不曾想  论谈  之间   原  来已经  老  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雄戈 于 2013-11-1 19:10 编辑
jxaytxy 发表于 2013-11-1 11:31
本人愚蠢,文化水平又低,什么“意象美”、“内涵深”之类的东西到现在也搞不太懂。我认为就盆景而言,首当 ...


智者自嘲,愚者嘲人。能够自我嘲笑的,绝非等闲之辈。
我同意你的观点。
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或某种表现形式,并不代表什么真正内涵,精神应超出作品本身。有好的形式,要追求好的意境;有好的意境,更应用好的形式来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或是意象,比如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的“千年松柏”盆景,看到形象美时,没有深层思想触动,当我再思考时,通常的作品因留下人工弯曲痕迹而赞叹的不是松柏忍受自然环境而是忍受人为折磨的精神和生命力,如此,再思考便容易对制造这盆景美的作者的“残忍”怀有淡淡的“怪异”!还是觉得自然美才是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阅读了文章觉得有些深奥,还要再看看反复多次琢磨慢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3-11-2 11:09 编辑
矮仔大树 发表于 2013-11-1 23:38
刚才阅读了文章觉得有些深奥,还要再看看反复多次琢磨慢慢理解。。。。。。

                    这是2003年1月在《中国花卉盆景》陈奇元先生发表题为“盆景的意象美”论文。
                   编辑部还加了后记按语。本人是根据此文作评述,现特发此t稿读者参考。


                  IMG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叶老师发上来原文,正在阅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载这俩盆,有点搞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抽象,外在,内在,意象,内涵,岭南神韵…简单就是最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见:法无定法,盆景艺术表现也是多层次的,有阳春白雪,也有通俗大众,以作者的价值取向而生成,受者亦然。个人目前还是取向大众、正规型。谢老师,学习并引导了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0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意境和形象符合,意象美里面包含着形象,和奇石一样象型美,老师我的理解接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jxaytxy 发表于 2013-11-1 11:31
本人愚蠢,文化水平又低,什么“意象美”、“内涵深”之类的东西到现在也搞不太懂。我认为就盆景而言,首当 ...

说的很实在,就是这个理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jxaytxy 发表于 2013-11-1 11:31
本人愚蠢,文化水平又低,什么“意象美”、“内涵深”之类的东西到现在也搞不太懂。我认为就盆景而言,首当 ...

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琢磨慢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理解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19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