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6|回复: 37

传统与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学 于 2014-7-22 20:42 编辑

      传统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而创新是指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中国盆景在唐、宋、元三代得以发展,成熟于明,盛于大清,纵观历史,盆景艺术是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经数百年的发展与创新,它集绘画、音乐、美学、造型、文学、哲学等艺术门类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盆景创造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体系,包括流派、风格、技法等等,各省各地都有他们的统一风格和标准,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岭南盆景的苍劲自然、苏州盆景的清秀古雅、扬州盆景的严整庄重、安徽盆景的古朴奇特等等,如岭南风格形成前,盆景造型以蟠扎象形盆栽为主,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孔泰初先生运用蓄枝截干技法,素仁用高、瘦、稀造型,参仿自然树木,采近树造型、大树缩影的理念,也开创了属于岭南盆景的新风格。
       如果说传统是一种门古老的东西,而创新则是一个年轻的范儿,创新在被广泛认同时则又成了另一种传统,周而复始,我们的传统得以传承,创新得以延续,艺术才得以长盛!因为没有传统的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继承就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也就是说在离开了传统的创新,就失去了根基,创新永恒不变的是她的时代性,在创新的过程不断融入各种各样的时代性元素,但不管怎变,创新的身上永远都带着一股传统的味儿,这就是人文艺术的衔接。而创新在表达形式也有着她的多样性,如品种上创新、养护技术创新、操作加工手术创新、上盆及摄影创新、创作构思创新等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思想创作所带出来的效果也别有一番风味。
      1  品种上的创新
      日本盆景人利用松类品种的变异进行嫁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培育出今天我们所青睐的寸稍、八房、寿、系鱼川、米叶杜娟等等,对于品种培育的创新,是源于他们对盆景执着的精神,我们可以选择,但不能盲从,如老鸦这品种,当初日本人在江、浙一带找了些好的品种回去经过多年的培育,打了一个转后成了今天我们所喜欢的老鸦,我国资源丰富,各省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品种桩材,只要我们从中找一些优良品种,利用嫁接、扦插或种子方式进行培植,加以推广,若干年后就能丰富我们的品种和玩法。当前,我们好多时连自己传统的品种也不会玩、玩不好,还谈什么其它品种及创新呢。时下,我们当中一些人提到日本盆景就说不,进行抵制,其实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抵制他们的盆景对我们的艺术提高是没有帮助的,对于历史我们当然不能忘却,但是对于品种和技艺而言,它们是没有罪的,如果我们一味用抵制的思想去面对,那么在这方面我们永远都不能超越他们。
      2  养护技术创新
      说到养护技术,如今的日本盆景人已经用他们的精细化管理对盆景进行系统全面的创作,无论是从种子培育、松针育苗、小苗切轴、那弯整型,还是用上了赤玉土、风化岩、火山岩、玉肥粒、生根剂等等,从种子到成品的整一个过程他们都用科学的培育方法,流水作业式的来完成,如何系统的、科学的进行大规模的小苗培植,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从商业的角度,无可否认这是一条捷径,但是面对那些千遍一律的造型,培育出来的只能是商品,就好像今天我们在培育孩子方面也是如出一辙的,作为父母,我们能给的,都会将最好的东西无偿给自己的孩子,从生活、教育、物质等等方面都提供最好的,但是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是最好的吗?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出来的孩子又一定是人才吗?如果孩子可以选择的,他们会认同我们的方法吗?同样道理在这样优越条件和环境下培育出来的素材会是最好吗?这种千遍一律的造型是我们所向往的盆景吗?是我们向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盆景吗?与之相比,今天我们的南通人依然沿用着盆栽雀舌,从小盘根,追求叶性,开坯赌根的习惯,他们对较好的品种进行大规模的培育,任根系充分自然生长,然后再适当的盘根,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后再开坯,在大量的供应创作素材的同时也坚守着传统,也成就了今天属于他们的雀舌精神,盆栽、盆景一字之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操作加工手术创新
      在这方面日韩的盆景玩家几乎将医院里的手术台都搬回来了,有电钻、手提砂轮、各式各样电动及手动工具的都派上了用场,什么愈合剂、石硫合剂、铝线、那弯工具等等,可谓各出其招,目的一致,大大的缩短了盆景的创作时间,像要搞松类双杆的素材,则要发芽后断枝逼芽,一两个月后的小苗可能进行轴切,轴切后清水泡一小时后种于无菌沙泥,有生根水可以用上,那感觉就是扦插松苗,如果轴切后的效果不理想的,一年后,则要用小剪刀将逼出的芽枝分开至根底,在两杆的中间用一物放底部将两杆分开,然后再慢慢的进行整型修补,直到双杆长大增生包住了伤口,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棵双杆树材了,黑松则可以用高压枝的方法去弄双杆或多杆的,在7、8月份将一两年的粗壮枝进行2CM左右的圈枝入木,然后再半沙半泥包住圈皮处,几个月发根后就可以剪下来了,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一棵市场上或理论上没有的素材,盆景人都用尽了一切的方法,也有点类似现在去整容的人们,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脸孔,不惜一切代价去整型,不过盆景和人都有她的时代性,若干年后,时间都会成为她们的最后归宿,回归自然。
      4  创作构思创新
      在这方面上的创新,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文文化的民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值得骄傲的故事和典故来进行创作,三娘教子、五子登科、赤壁怀古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记得刚玩盆景那几年总有这样的幻想,将松树整型双杆或多杆的,将松树附石头,将松树弄成原杆连生丛林等等,然而过了几年又奇想用块大英石上面附八条松,每一条用一个派别的一个招式来表达,名为八仙过海,后来又突想弄棵并排连根松树做三对公孙,三种风格,名为孟母三迁的作品,虽然这些幻想大多都没有实现,但是思考过程却给了我一个方向、一种追求、一份执着。06年突想做棵像北京2008图案的盆景,求:整树如腾龙、全树若狂草、08不相叠、枝出作祥云、首尾皆呼应,如图一的横空出世,图二的苍茫渐露,图三的杆身过渡不畅,这是一件立意在先,造型在后的作品,之前也没有太多的借鉴,所以在创作过程也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败枝、缺枝、杆身过渡失调等等,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那个8字,完不了,败也,鉴于此,我的水平已经局限了它的生长,所以,创新并不是说你有了一个很好的构思,一棵不错的桩坯,一个用心的十年创作,就可以成功,它不仅仅需要一套完善的科学系统创作,一份传承有序的精神,还需要一份狂痴的执着。未来我将图四红线圈的地方重新留杆身发展,用下一个十年去执着一回。不同的玩家从事不同的行业,行业的不一也造就了我们创新的不一,如从事音乐工作的玩家会将古典音乐的知识及经典名曲来对作品进行起名及用音乐的艺术灵感进行创作,如作品名为彩云追月、百鸟朝凤等,从事绘画工作的也会将国画中的浓墨淡彩、写意工笔等运用到盆景创作之中,刘松年笔意等等……记得白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仿我者死”,艺术的创新正是需要这样的学,而不是千遍一律的仿,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有良好的艺术创作基础,还要掌握丰富的人文文化知识,正因此,一代代的盆景人用他们的努力和执着,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的艺术天地,也造就了我国盆景的多样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如果说传统是母亲做的一道家常,那么创新就是小三弄的一杯鸡尾,熟悉而又经典的味道与未知的激情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如果说传统像一坛在蕴酿着的酱料,而创新就像一炉燃烧着的器皿,当开坛时的会意一笑,当开窑时的一个个惊叹,那不仅仅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惊艳!却又是曾经的熟悉与经典!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极致,传统与创新将得以不断的继承和发展,时间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还代表着一种传承,而在这个不断碰撞的过程,拼发出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永远永远…

照片 0059.jpg
照片005 130.jpg
照片005 131.jpg
照片005 128.jpg
发表于 2014-7-1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要戴眼镜?近视还是老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兄,点止小学甘简单…你的言辞道出现在玩盆景的人的大多数人的心态…你的松几好…有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 好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了自己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艺术不分国界,但艺术家係有分的。如可以,请详细介绍一下日本的养护技术。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做圈状不认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读后写几点读后感:1.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我们玩盆景要从传统开始,一边发扬传统的东西一边开拓创新,这样盆景事业才会不断发展,具体到个人这样做才更容易出成绩。2.我们反感的是日式千编一律的的形式,但对一些先进的东西如栽培技术等有好感。3.我与你(文章的作者)有惊人相似的梦想-----就是“将松树 整型双杆或多杆的,将松树附石头,将松树弄成原杆连生丛林等等,”幸运的是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作品正日趋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全桶挂着一个坏眼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三君子 于 2014-7-18 10:09 编辑

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激情加耐心,时间在伦为一把树饲料,为树痴狂!待到醍醐时,人已驾鹤去。时间的艺术,育好一棵树,不如育好一个接班人!传承!传承!请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盆景需要如此人为造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最纯粹的岭南盆景网学生(至今没有一盆成景的盆景),读后和看过以上楼层后,学生做作业(读后感):1.创新与传承这是一个哲学思想,被证明广泛适用,当然适用于盆景;2.例举日本也不为过,任何实用技术都在实践中孕育而出;3.爱国主义不是口号,需要个体的人个体的日常行为去切实支持,才能汇成国家力量,真正成长自己国家之气势。
再言:1创新是因为时间更新出现新的环境(就盆景树品而言长征环境与时在变),传承是前人艺术之经典或者经验,我看被传承下来的精华。无不是“顺势而为”之艺术精华!比如楼主那两个圈,学生以为就不是“顺势而为”,因此应当缺少生命力。2.日本也好,台湾也罢,因地制宜加顺势而为才能培育出适合当地的品种和当下民众共赏的艺术。就中国而言,南方因气温原因而培育出北方特点的艺术盆景---岭南盆景(多以枝的苍劲,所谓“脱衣还锦”),而北方因气候原因造就的生态景观,又让人们更倾向于绿色盆景的培养;就是说艺术虽然没有国界,但艺术是有生存土壤的。3.对于小日本,我们不得不防,看看,国人以种种理由热衷日货事实上强了日本经济,当今世界争什么----不就是经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星 发表于 2014-7-18 08:51
好文章。读后写几点读后感:1.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我们玩盆景要从传统开始,一边发扬传统的东西一边开 ...

说得很好!做得更好!!从你的语气中你巳找到了梦想的、全新的突破口,恭喜你 要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创新有发展,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遵循自然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害,日后必有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思维、好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着一副眼镜,难怪写出一手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mingchi 发表于 2014-7-18 09:40
盆景需要如此人为造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拜读了有共鸣之处,但对图之松树有不同看法,人工味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的论述,精美的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镜“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9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