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65|回复: 139

无愧金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谢生的金奖作品【横林待鹤】
以岭南盆景的评比标准为依据,分析下你对作品的感受,认真动下脑,想一想,找下同自己的差距、应从中学习到什么?
横林.jpg
横林 副本.jpg
发表于 2014-10-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天同庆,共渡欢乐!
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个人感觉就是有些枝过渡不是很好和过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队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雀林美中不足的是二边根提得过高,显得太浮,右边根可否用泥土或石补补。

195050k07hh0zh9089z97d_jpg_thumb.jpg
回复 支持 3 反对 3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中不足的是LZ没有提供多角度欣赏的照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考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听课学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看这个作品, 好喜欢左边的弯杆、气根、右边的双杆  觉得非常好看,  主杆倒在视野中模糊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水平大差,感觉不出什么好,好的是6,7干的搭配还行,互相间的呼应比较活跃!还有就是那两边的根应用得比较新颖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盆中年月 于 2014-10-3 01:21 编辑

观感.该雀桩给观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颗生长在湿地茂盛的小叶古榕林,直观与感观艺术碰撞活生生的把一丛榕林浓缩在方寸之间,就足以证明作者的艺术修为。
细微观察
1该桩充分体现了因树造形这一理念、左右两侧提根若在落山桩处理上很多人会截短或杀尽以一本多杆造形处理。而作者却充份利用了该桩特点结合原生态榕林状
况合二为一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意。若少了左右两枝提根枝托该作品只能算是佳作而不能称为精品力作了。
2作者将该桩形态主体确立后以一本多杆形作林状分枝布托。整体分为两组「主、陪」在整体上是林状、在个体上为一本多杆。两者结合恰到好处也充份的进行了
互补。
3一棵普通不过的常见雀桩通过作者后见性的艺术加工达到如此效果能得金奖确系实至名归。
4若硬要鸡蛋里拣骨头、在主体头部盘根露小了,若能加强主体根系抓地力与左右两则气生根呼应与贯通连接可能会更出彩。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ilnpj 于 2014-10-2 08:03 编辑

       曾老师,在现场看,该桩比较小,主杆粗约5,6公分,枝法尚可,布局也好,但是否非常的好,恐不见得。我说实话,比起你那盆一帆风顺山桔,就差得多了。
173643n2j86768ff36jf8e_jpg_thumb_副本.jpg
   
      有一位观展者指着旁边一棵得银奖的很大的雀问我:如果允许你选一棵回家,你会要金奖雀林还是银奖大雀,我毫无犹豫说,要银奖大雀。我知道评奖不是评哪一棵值钱,金奖不一定比银奖,铜奖甚至无奖的值钱,比如这棵黄杨:
CIMG1940_副本.JPG


      但评奖单评技术也不全然,肯定会考虑树种及大小桩得来之难易度,比如下面这棵金奖黄杨如果是朴树,它肯定是得不到金奖的:
19.jpg
小雀桩比大雀桩得来较容易。问题在于技术与树种及大小桩得来之难易度所占比例是多少,凡事都得有比例原则,这一点我看评委也说不出所以然。
    回到这棵金奖雀林之金奖得来是否当之无愧,就各有心证,看法不一。就连评委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评委打出的分数是72分,是无奖作品的分数(无奖作品中也有评委打出金奖作品也难得的92分),可见对盆景的评价,总是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要我说,给个银奖较合适。其实,它在金牌作品中,也是并列倒数第一名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我在别的贴子说的一段话:
     我看了一下评分表,金牌作品中,同一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达28,27,25,24分----等等之多,金牌作品中最低分有65,67,68,71,72分等,71分相当于廖志明的平均分,65分相当于送展作品倒数第五名的平均分,即使倒数第一名的作品也有几位评委打出高于65分的分数,由此,某个金牌作品与倒数几名的作品或无奖作品的水平,在某个评委的眼里是相当的。
     金牌作品最后一名与银牌最前一名只差0.4分,银与铜只差0.2分,铜与无奖只差0.2分。7个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5个评委中,只要有1个多打或少打1---2分,就奖牌易主。在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20几分的幅度里,5个评委中,只要有1个评委一念之间,大笔一挥,多打或少打5---10分,连锁效应就大了。5个中有1个,概率是很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钱 +6 贡献 +6 收起 理由
悠闲树 + 1 很给力!
喜欢挖松 + 6 赞一个!
我爱文人树 + 6 + 6 + 6 你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8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纳百川 于 2014-10-2 03:31 编辑

《横林待鹤》作品我个人的看法可以讲是这次盆展中的耀眼"明星".从选桩、构思、创作、栽培管理过硬、到位.金奖作品实至名归.  (1)对于下山桩来言,整体左右两杆横向对开,杆部有少量气根,根头部差,各杆粗细不明显,象一把破烂的折扇(中下桩)。爱好者—般少选....—头多干?....连根林乎???...  (2)作者以个人的艺术修养独以慧眼,茂密横生的古榕林风格构思,布局合理,构图大气.  (3)截杆蓄枝,深得岭南特色严谨的手法,枝托的走向分布、大小比例、精致老到、风格细腻,严谨却不显呆板.古榕林格风骨有天然的变化、层林尽染的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儿无赖 于 2014-10-2 10:46 编辑

该作品越看越有味:
1、左右气根乃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一方面,就本作品而言,给扇形的树冠带来有力的支撑,化解了树头根盘单薄,头重脚轻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就盆景造型艺术而言,丰富、扩展了根盘的概念和内涵,为盆景造型带来新的方向。
2、枝条疏密得当、聚散有致,虚实处理得非常完美。充分体现了岭南盆景的年功和脱衣换锦的手法,无叶也成景,而更胜有叶。
3、各杆主脉清晰,节奏感强,相互呼应,极尽婀娜多姿。
4、题名贴切,野趣,使作品进一步得到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爱文人树 于 2014-10-2 16:00 编辑

我的感觉此作品最大的成功是题名好,准确表达了作品意趣,作品奔放狂野。
敢于把雀林做成榕林,是个开拓者。
其枝法,我看不突出,主要特色是整体好,疏密得当,主次分明,枝条成熟,空间留白好,一眼望去有层次,有点大写意的意思,浓墨重彩。
另外,作为一个制作者的角度,立意准确,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枝托,节约不少时间,这是值得学习了。
从个人喜好,我还是喜欢曾老师的桔林,相对而言,小清新,灵动明快,更具中国文人画的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
      1、构图新颖。视觉冲击感强;2、枝爪层次丰富;3、刀法自然流畅;4、虚实恰到好处;5、命题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ngmingchi 于 2014-10-3 12:19 编辑

该作品的优点是因树造景,有一定的年功。缺点是林格主客体不清,若左二杆为主体,则不够粗;若左一杆为客体,则过于强势,第一,二大枝挤压了主体的发展空间,有喧宾夺主之虞。一山不容二虎。曾老师也说过,主体只能有一个。那么,左一杆可否看作是主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雀林我三次倒回去看,因为我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它,实在太美,盘景中的L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5 1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