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1|回复: 23

关于松树拿弯造型的经验之谈——分享梧州山松名家刘苡铭理论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305.jpg
梧州山松名家、岭南盆景网版主(铭松苑)刘苡铭实操理论文章《关于松树拿弯造型的经验之谈》,
刊载于《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1811期刊(网上分享来迟,盼网友们见谅)
图为相关内页1





img306.jpg
相关内页2





img307.jpg
相关内页3





img308.jpg
相关内页4





img301.jpg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1811期刊封面





原文稿:




压题图。1080574056_副本.jpg
刘苡铭,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西梧州市龙圩区盆景协会副会长、岭南盆景网版主(铭松苑)。从艺19年,尤擅山松造型、改作,积极交流,务实勤干,于家园中蓄育良材百余棵,并输出技术服务,活跃于两广山松盆景界。作品雄奇、雅逸,于省内外盆景展览中屡获殊荣。图为刘苡铭与夫人韦燕群于参展作品前合影。感谢夫人的支持与帮助,奖牌上有她的一半功劳。




                   关于松树拿弯造型的经验之谈
                  
                   广西梧州 刘苡铭   摄影 李建


       2009年4月29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广东顺德韩学年大师的盆景园——品松丘,举办了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这是盆景界对岭南山松盆景认可和重视,以“韩松”为代表的岭南山松盆景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岭南盆景的一个新突破。
       二十一世纪以来,山松盆景于岭南地区迅速普及,桩材原胚供不应求。作为岭南盆景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山松桩材最重要来源地——广西梧州地区,日益凸现于盆景人之视野。梧州多山,山泥为黄泥夹沙,土质疏松贫瘠,适合山松的生长。而且此类土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形成山体崩坍现象,这种自然灾害形成独特的生境生态,恰恰为长成山松盆景桩材提供了先决条件:水土流失,使松根裸露,使原本直立生长的松桩改变了生长方向,这就形成了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盆景桩材。梧州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一直有采挖山松桩材的传统,自2000年山松盆景大热以来,曾有近千人从事山松的野桩采挖、小苗培植、造型创作等工作,为一时之盛。
我是土生土长的梧州人,从小得益于身边深厚的山松盆景学养和气氛,耳濡目染,对山松盆景情有独钟,虚心向玩盆景的老前辈们学习造型制作方法,自己也开始制作盆景,及长,兴味日隆,并与行内树友广泛交流。 2009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韩学年大师的品松丘盆景园举办的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与参加山松研讨会人员几十位前辈、老师共同讨论松树的未来发展趋势,分享山松盆景制作经验,互相交流、学习,在笔者的从艺历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图1 。1080574057.jpg
图1  出席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的嘉宾合影,前排左一为笔者

       近二十年来,我从事山松盆景拿弯造型研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今借宝刊专辑一隅,略谈松树拿弯造型理念与养护,抛砖引玉,与广大树友交流、探讨。
岭南盆景苍劲雄秀,自然潇洒,百态千姿,一棵桩材从定位、立意、构思等,都是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的表达,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把想像中的构思方案付之实施,做出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作品,并充分体现造型变化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感——能在造型构思中将一棵普通的桩材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应该是盆景创作的初衷和目标。
本文将与树友分享我于2O18年5月改作一棵直径达16厘米的地植山松拿弯造型的过程,并略谈关于松树造型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图2。1080574018.jpg
图2。松桩正面树相




图3。1080574016.jpg
图3。松桩背面树相




      这棵山松的优点是根盘靴霸,抓地遒劲,主干从根部出土位置开始,树身曲折游柔,静如虎踞,动若游龙,颇有卧龙欲飞之态。缺点是树身主干上半截直立生长,节间过长,变化不大,柔软无力,欠缺转折灵动,树相呆板,没有巨龙腾飞之势。
       经过审树度势,我决定大胆采用十字破干法,拿弯主干,将原来直立生长的上半截主干,通过破杆拿弯方法,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型格。设计操作将主杆回旋向下,力求一气呵成,气势连贯,树身与根部相互呼应,突出个性特点;把此松拟成高山之巅或悬崖深谷的腾飞巨龙,彰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精神。同时,还要体现“神与物游,不为物累,我在其中”的美学思想,并且挑战自己(大直径)松树拿弯造型的创作技能。
      在岭南盆景型式分类中,悬崖型盆景属于画意型。顾名思义,画意型盆景,讲求诗情画意,意境深远。悬崖型盆景的意境是:绝壁峻岭之上的老树,处于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了生存而追寻阳光与空间,头根紧咬于悬崖绝壁,枝干凌空,偏向崖谷一面伸展,绝处逢生,百折不挠,天长日久,形成了据崖而生的跌宕、倒挂、抬头等奇特的树相,给人以触目惊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最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体现了艰苦卓绝、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意境。自然成型的上好山松悬崖桩材,较其它型格的桩材更难得,甚至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这类桩材大都长在峰顶、险崖以及环境恶劣的险要之地,采挖和运输的难度都很大,虽然是如此一桩难求,但是我们都喜爱这个造型的桩材。这样,没有天然的靓桩,就只能是通过人工拿弯去塑造心目中的良材了。


      我们先谈谈松树破干拿弯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首先要因树造型,尤其是看清楚景树的走势和动态,包括树的主干、主枝、分枝的分布格局,再构思如何将树干拿弯造型,拿弯变形后的树态要追迎原桩头根部的出土走势,取势定格,使造型后整体树势呼应得体,达到理想效果。
      在拿弯树干前,要先固定景树的树身,尤其是拿弯的位置之前端,防止滑动,防止拿弯的力量作用于“不需拿弯的其他部位”,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图4。1080574019.jpg
图4。如图,在第一节拿弯位置前端,立柱固定松桩。





      用破杆钳在拿弯的位置作十字垂直钳破树干,破干的位置不能重叠在同一个地方,应该是一前一后交替破干。如果是同一个位置十字破干,日后景树伤口愈合后会有雍肿膨胀的迹象,造成不雅观的树态。




图5。1080574009.jpg
图5。示例图片:先用破杆钳在拿弯点水平位置破干,注意钳口位置与下图的分别。




图6。1080574010.jpg
图6。示例图片:再用破杆钳于拿弯点垂直位置破干,注意钳口位置已左右错开





      破干后,裂口位置先用棉质布绳缠绕绑扎,缠绕的方向与拿弯的方向相同,这样绑扎可以防止裂口的树皮、树干组织在拿弯变形时,不至于过度膨胀,防止断裂,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棉质布绳也能吸收裂口分泌的松脂,有“止血”的作用。




图7。1080574014.jpg
图7。示例图片:用棉质布绳缠绕绑扎破干裂口





        用布绳绑扎好后,再用电工胶布绑扎,方法和方向同上。用电工胶布绑扎的目的是防止外面水份渗入裂口,避免细菌感染,同时也保护和降低拿弯处的膨胀幅度,不至于过度膨胀,减少断裂风险。




图8。1080574015.jpg
图8。示例图片:用布绳绑扎好后,再用电工胶布绑扎




图9。1685900331_副本.jpg
图9。因为这次拿弯作业的位置干径达12厘米,破杆钳已不适用,只能用开凿的方式破干;设计拿弯角度大,拿弯位置较直,因此操作时,破干裂口较长。




图10。1080574020.jpg
图10。于第一节拿弯位置前端固定好后,完成破干,缠绕绑扎好,即可进行拿弯操作。




       因拿弯点干径粗大,拿弯力度难以掌握、控制,所以立柱用“拉力器(电工器械)”缓慢收缩的力量来拉低主干前端,达至拿弯效果。注意主干着力点使用了胶垫、木棒等辅助物,目的是分散压强,避免伤损树干。




图11。1080574021.jpg
图11。第一节拿弯完成后,原来直立的主干已压低、倾斜,但未达到造型构思的角度。我仔细观察,因应变化,着手准备第二节拿弯操作。





图12。1080574022.jpg
图12。立桩固定第一节的拿弯效果后,如法炮制,再进行第二节拿弯操作,达到预期目标。




图13。1080574024_副本.jpg
      图13。经拿弯改作,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型格初现




       本次山松大桩的拿弯改作,拿弯转折变幅之大、工程量之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我在助手蔡卓新师傅的协助下,前后花了五个小时才完成,将原来直立生长的上半截主干,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型格,改作后的效果颇为显著,主干按照设计蓝图走向,闪展腾挪,硬角、软角交替变化,富有韵律感。

       对完成拿弯造型作业的树桩或树枝,要适当的减枝、裁剪,切口用锡纸贴敷,或用封口胶涂抹,减少景树水份流失,使吸收与蒸发达至平衡,有利树桩恢复生长。
拿弯作业完成后,景树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对树叶进行喷淋,最好一天喷淋数次,喷至叶面湿透;根部护理与日常护理无异;另外, 10天内尽量避免高温曝晒,必要时须搭棚遮蔽;3个月內不要施肥。这样有利于景树恢复生长。

       至本文完稿之时,拿弯造型作业七个月过去了,景树整体健康,生长正常,没有不良变化。本次拿弯造型幅度大,没有一年的时间恢复生长是不可以松开定位木桩和拉线的。预计一年后,松开捆绑物,可以考虑上盆,调整理想角度。

      未来,我还冀望继续分享这棵松桩的后续成型历程,让我们相约未来吧!








发表于 2019-5-1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图并茂好文章,学习了。这种拿弯方法比较繁琐笨拙并且浪费材料,而且仅限于盆景园,很难得到广泛推广,有一种拿弯方法,我称其为“自身固定”’拿弯法,不借助或少借助树体以外的固定点,以达到拿弯固定之目的。方法是在要拿弯位置的上下相应位置各钻一个穿透孔,并穿入罗螺杆,用蓝花吊逐日收紧,拿弯部位同样事先要破杆,直径超过8厘米的杆最好钻几个洞。复杂的拿弯可以用大小长短合适的木头固定在树的相应位置再钻孔固定拿弯,拿弯不可心急,这个过程要一到六个月,如果一次性拉到位就会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技术贴,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点100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苡铭版主对拿弯松树成功率高的确是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推广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版好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有神功 谢谢李站分享,更感谢刘老师公布葵花宝典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佳景 于 2019-5-11 20:19 编辑

十字拿弯与切杆拿弯哪种好?枝条不大(3Cm以下)切杆拿弯易形成硬角,十字拿弯未试过,估计易成软角难形成硬角,今后试试。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景 发表于 2019-5-11 20:09
十字拿弯与切杆拿弯哪种好?枝条不大(3Cm以下)切杆拿弯易形成硬角,十字拿弯未试过,估计易成软角难形成 ...

挖缺拿弯粗壮处之角表现的是拙美,认同的群体较小,破干拿弯表现是是曲美,认同的人更广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啊,松树的韧皮部厚实,又是脂溢性树种,破干只是破坏木质纤维的纵向结构力,对韧皮部几乎无损伤,树皮扭裂开的错位伤是很容易愈合的。很适于做曲线扭转弯曲的。然
开路的带头破十字4分后,少人人觉着这属于冒险,顶多只是学习、模仿,更少人敢再越雷池半步。我个直干小桃树就为做游龙回首,3刀破干,(60度下刀破干,十字破是90度),
6、7年过去了,活的好好的!建议玩松的高手们根据粗度,大可分成3刀、4刀、5刀的,放手去破成个吓鸡的【响把】(养鸡户把称手竹干一端破多刀用来打出大声响),想咋弄都
成的,得心应手,就是要注意保护布一定捆得致密紧实就行。 当然咯,特粗的仍然需要别、顶、吊等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0 1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