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岭南盆景网 门户 盆景研讨 盆景赏析 查看内容

古树名木 : 叶挺将军故里古樟树 (文稿)(刊于《花木盆景》杂志)

2012-12-28 19:02| 发布者: 斐斐老弟| 查看: 4705| 评论: 0|原作者: 寻梅踏雪

摘要: 按:拙作刊于《花木盆景》2012年12期A花卉园艺版 之古树名木栏目。三天前才收到样刊,欣慰之余,循例也应把文字部分上传论坛,以飨知挚。 感谢“荷香园主”朋友发帖:http://www.lnpjw.com/bbs/forum.p .. ...

         按:拙作刊于《花木盆景》2012年12期A  花卉园艺  版 之古树名木栏目。三天前才收到样刊,欣慰之余,循例也应把文字部分上传论坛,以飨知挚。                                                                             叶挺将军故里古樟树
         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香樟、桴树等,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
粤东门户惠州市,是爱国将领叶挺将军的故里,其故乡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古树公园,有古樟逾600多岁,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樟树有10株,50年以上树龄的台湾相思树有25株,笔者久仰盛名,在友人协助下,赴惠瞻仰。
      沿宽敞笔直的将军路,过将军故里牌坊,入村所见,就是一株雄伟挺拔的大樟树,巨枝轻拂,仿似欢迎四方来客。
据测,此樟树高约18米,冠幅伸展约35米,胸径2、1米。树旁石镌曰:……这是岭南地区至今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樟树群落,故有“岭南第一樟”之称。叶挺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辛苦劳作之余,常于此树下休息。1919年,叶挺于大树下告别乡亲,赴漳州参加援闽粤军,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抗战时期,党组织经常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
      古樟周围,垒石绕筑围堰,当路处嵌一石刻“先祖种树,世代保护”,堰内堆土培护,绕植蜘蛛兰陪之,整洁雅致。侧畔有小广场,设凉亭、石凳等休闲设施,村民与游人,三三两两,于树下纳凉、聊天、散步……好不悠然。
      仰视古樟,巨干如壁,繁柯虬枝,如笔走龙蛇,如铁划银勾,恣意伸展,树皮嶙峋,附生苔藓巢蕨,盎然生机,树冠浓荫如盖,鸟鸣啁啾,惊起一两片金黄落叶,如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之境。
      沿着通幽曲径,闲庭信步,又看到几棵胸径2米、1.8米不等,树龄600年、500年不等的古樟,皆巨干繁柯,郁郁葱葱,身姿各异,高山仰止,力逾万钧。
      据村中长者介绍,原来这个小山包,是一片30多亩的樟树原始林,皆巨干古树,遮天蔽日,密不通风,上世纪50 年代,因为经济原因,将这片古樟林悉数砍伐,用以蒸制樟树油,幸存的这十数棵古樟,村民认为是祖公树,才免遭斧斫。
      这些古樟,数百年来,都经历过风雨雷电的摧残,依然屹立不倒。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供销社部门,又于村头的这棵古樟旁,建了一个氨水池,数年之间,氨水渗漏、氨气挥发,使这棵古樟的根和枝,产生偏枯,奄奄一息。所幸氨水池使用几年后废弃,又几年后才拆除,古樟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逐渐恢复生机,如今,树形左收右放,就是当年偏枯所致,树身的舍利干(偏枯树干)与神枝(枯枝),见证着天灾与人祸……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对古树的人文价值有了深刻认识,加大了保护力度,2006年,村民与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古树公园,林业职能部门对古树进行鉴别认定,挂牌保护。村民与政府部门结合,共同维护公园的生态环境,购进环保书籍供村民学习,村里小学还开设了生态课程。几年前,一辆误入岐途的大货柜车,将古樟的一枝直径30厘米,长数米的树枝撞断,交警部门迅速作出处理,并责成专业部门对古樟受损部位救护、复壮。
      惠州是人文古城,古迹、名胜、名人不胜枚举:惠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明城墙、朝京门……现代名人有:叶挺、叶亚来、陈炯明、邓演达、廖仲恺、廖承志、曾生、秦咢生……其中,古树公园旁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叶挺将军故居,以及由叶剑英元帅题名的叶挺同志纪念馆毗邻而建,记录了叶挺一生的革命事迹。
      据悉,叶挺故居一直由子女后人修缮维护,叶挺纪念馆原建于惠阳淡水镇,2007年才迁到叶挺故居旁,同辟为叶挺将军纪念园,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入园所见,是江泽民主席所题: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叶挺将军雕像,巍然屹立,将军一身戎装,跃马拔剑,冷峻刚毅,侧目仇胡,烈马嘶风……雕像背景墙上,镌刻着闻名遐迩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将军故居,记录着他成长求学的印痕。
      将军纪念馆,记录了他的革命一生:投笔从戎,就读军校;投身粤军,追随孙中山;赴苏深造,编练铁军,加入中共;奉命回国,随军东征;肇庆建军,苦练精兵;支援农运,平定叛乱;北伐先锋,攻无不克,保卫武汉,饮马长江;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广州起义,浴血奋战;飘泊海外,心怀祖国;临危受命,组建新四军;艰苦抗战,锻造新铁军;爱兵爱民,将军本色;皖南事变,千古奇冤;身陷囹圄,坚持斗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光荣出狱,重新入党;飞机失事,举国哀悼;丰功亮节,名垂青史!
      将军故居旁的育英楼,曾是著名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指挥部。
      1925年,叶挺将军派遣好友回到自己少年曾就读的腾云学堂任教,先后培养了130多人参加革命,其中32人为国捐躯。
      随着红色旅游兴起,古树公园与将军纪念园,正成为惠州旅游新亮点,古樟树成了村中的无价之宝,对古树的保护更成为每个村民的分内事……

赏析   
                                                   枝法自然  师法自然     

         孔泰初老师创立岭南盆景技法,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据述,他是观察岭南佳果荔枝的每年果后修剪截裁,多年后形成蟠曲壮硕的“肥仔枝”,从中获得感悟,独创了截干蓄枝的技法。
      笔者此前赴惠州采风,于惠州西湖苏堤,欣赏颇多临水而生的老树,自然而成“临水式”:逐水苍虬,凌波微步,横空出世……不一而足。
曾聆听岭南名家曾宪烨老师的艺术讲座:截干蓄枝,要重视透视原理,既要讲求左右变化,还要讲求上下变化,盆景作品摄影才富于变化灵动……
东风西渐,日本盆景家风行的舍利干、神枝,登陆内地后,为颇多盆景家效仿,东风日炽,方兴未艾。
      大师言犹在耳,技法资料历历在目。站在古樟下,巨干如堵,左顾而上,策应右出之巨枝。仰望内膛,那些枝法都得到一一印证,不由不感叹造化神妙。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借助黄河大堤“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叱咤风云之时,这棵古樟已在惠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六百多年栉风沐雨,地震雷击,仿如上帝之手,为它压顶、截干,将它塑为最具岭南特色的“矮仔大树”,而不是高耸挺直的“木棉格”。雷击和“氨水池”之祸,使古樟偏枯,凝成左收右放的树势。劫后重生又是春,左边树干的偏枯部分,被壮健的树皮逐渐包覆,留下一线发人深省的舍利干。左上一枯枝,执着地钻出绿荫,“刺破青天锷未残”,岁月久远,树皮剥落,白骨森然,此天然神枝也。枯荣与共,右边大飘枝,为本树精华枝,极尽张扬之能事,横空出世,一波三折,既有前后摆动,又有上下变化莫测,深合“枝无寸直、一寸三弯”之决,主脉 、次脉、横角,虬柯蟠曲,荡气回肠。
      树木枝条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但大自然的外力和地心重力,将它压低,不屈不挠的枝条又再度挺抬……这就成就了枝条的上下左右的变化,大飘枝是这样炼成的,水影树、雪压枝、高干垂枝、探枝、拖枝、跌枝、泻枝……又何尝不是?
      师法自然,近树造型,愿天下盆景友多瞻仰古树,从造化毓秀之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本文采写获得岭南盆景网方英明版主、惠州周田叶氏族贤叶福林先生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attach]359244[/attach]

将军故里牌坊

[attach]359245[/attach]

古树公园

[attach]359246[/attach]

胸径2.1米的古樟

[attach]359247[/attach]

古樟铭牌

[attach]359248[/attach]

树旁镶嵌保护石刻

[attach]359249[/attach]


古樟枝条

[attach]359250[/attach]


古樟枝条

[attach]359251[/attach]

古樟群落简介


[attach]359252[/attach]

老方同志版主丈量古樟胸径    留影

[attach]359253[/attach]

胸径1.8米的古樟

[attach]359254[/attach]

胸径2米的古樟

看完古树公园的古樟树,有兴趣的朋友再看看毗邻的叶挺故居和叶挺纪念馆,重读那段风雨如磐,气壮山河的历史。
没兴趣的朋友,也给予一个宽容的笑靥吧。

[attach]359255[/attach]

叶挺将军雕像
将军一身戎装,跃马拔剑,冷峻刚毅,侧目仇胡,烈马嘶风……

更多精彩图片,可点击参阅站内链接:


http://www.lnpjw.com/bbs/forum.p ... d=152240&extra=

22

路过
4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6 人)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4-4-27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