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标题: 从盆景赏析中提高自己 8页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曾宪烨    时间: 2012-8-3 06:44
标题: 从盆景赏析中提高自己 8页更新
本帖最后由 曾宪烨 于 2012-9-6 16:52 编辑

要使自己的作品水平提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赏析别人的作品,从鉴赏中学习。

盆景的赏析,首先要从作品的整体大效果、大气势出发,看是否与作品的题名相符,由象意引起共鸣产生意境;然后再从作品的根、头、干、枝、冠 、叶的意匠造型是否服从并有利于主题意境的表现;最后看作品的配盆、装饰、几架、摆设是不是协调统一,突现作品的主题意境。

①整体大效果:包括构图、取势、造型、题名、神韵、创意、制作难度七个方面。首先作品的外轮廓要吸引、震憾人心、要生机勃勃、要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构图、取势要与树桩本身的形态相符合,要充分展现桩材的个性、特点;再看题名与作品的整体效果所表现出的神韵、气质 是否相一致,内涵 、意蕰是否有思想、有主题、有时代气息;然后看作品有没有创意性、制作时间的长短、技术、技艺的难易程度;这属一主观性较强的赏析软件,与赏析者的技艺、修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众多赏析者最容易出现偏差的区域。
②根盘树干:包括头根、爪根、头干、中干、尾干五个方面。对头根、爪根的要求要与造型形式相符,要自然美观、要强健有力;头干要有坑有稔、有筋、有骨,中干、尾干要与头干顺接自然、要有该造型的势态,要健康壮硕。
③枝爪布局:包括布托位置、出枝角度、配枝多少;枝线的力度、节奏、韵律、空间变化;枝线的争让、章法布局;顶枝的形、态,全树的叶、 芽状态;作品的成熟程度五个方面。
枝托的出托位置要符合造型的要求,要符合美学规律;出枝角度、整体枝线的布局要给人亲和感;要争、让合理、疏密相宜、布局适法;枝线要强调多种线条并用和自然承接,软、硬角相济,线条曲折多变、节奏强烈、神韵生动、造型自然。即有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 、空间美;顶枝与尾干要自然不牵强,要起加强造势的作用;作品要成熟、要突显年功,叶、芽要恰到好处、要协调统一,要为主题和意境的表现服务。
④配盆装饰、几架组合、布境协调:配盆、装饰、几架组合是盆景造型最后一环,是盆景创作的最基本常识,是客观的实体硬指标。

希望大家以上面的赏析标准,认真地、具体地分析下别人作品的长处,在不断的分析中来提高自己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这是阳江江城盆景协会会员的作品,从这开始,不定期的更新下去。

作者: 京山对节    时间: 2012-8-3 08:50
               赞!
作者: 求学    时间: 2012-8-3 09:10
进来学习。
作者: 静水深流    时间: 2012-8-3 09:18

作者: 也仁    时间: 2012-8-3 09:52
收藏了。
作者: 赖云生    时间: 2012-8-3 10:22
非常好的学习帖,从鉴赏中学习就能更加细致地认识作品的每一个步骤的好和不好。就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这第一盆文人做的非常好。整体写意而不随意。接近自然。有根,有头。杆段有变化,有收细。有力度。布局定托有空间,有争让。枝法有节奏有力度。喜欢这样的文人树。既体现出高飘写意。又真实不夸张。
作者: 自己人    时间: 2012-8-3 11:09

作者: adony    时间: 2012-8-3 11:16
收益匪浅
作者: 冰山客    时间: 2012-8-3 11:36

作者: 三木    时间: 2012-8-3 11:49
借鉴
作者: 思念    时间: 2012-8-3 11:55

作者: 黑骨仔    时间: 2012-8-3 11:59

作者: 追梦    时间: 2012-8-3 12:22
我认为此树种植的位置应该靠长方盆的左边效果更好。
理由:此双杆文人树,左副右主,左小飘,右大飘;树靠左种,右边更有空间,整体构图更显和谐。
想法如下:

(, 下载次数: 32)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2-8-3 12:57
13楼的想法好一点
作者: 无声的诗    时间: 2012-8-3 15:41
追梦 发表于 2012-8-3 12:22
我认为此树种植的位置应该靠长方盆的左边效果更好。
理由:此双杆文人树,左副右主,左小飘,右大飘;树靠 ...

我想是因为左下有一小杆,所以取景靠右了。
另外该作品胜在够天然写意,布局定托合理,有文人气息.

作者: 阿华    时间: 2012-8-3 19:38
学习心得:此作品根头抓地有力,主副杆渐细中段有变化,收顶取势积极向上,空间争让合理,相依相偎,整体构图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主题---------相濡以沫的意境。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2-8-3 21:46
进来学习
作者: 明天才长大    时间: 2012-8-3 21:59
那棵最小树很妙
还有最喜欢就是高杆的大右飘   节奏很好
作者: 小学    时间: 2012-8-3 22:28
相濡以沫百度释为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大小两杆,可为母与子,无论是树杆之间的呼应,还是枝爪的争让,无不体现了母对子的大爱,母宁涉险,也留子一片,腾出的那片空,正是母的心

作者: 桔与格    时间: 2012-8-3 22:38

作者: aliao    时间: 2012-8-3 22:52
景、盆、几和题相映相贴,自然和谐,该景真有心得,
小中见大,自然有趣,简约得体,比例中肯,经大师
经营,主次争让,紧扣题名。。。
作者: lqp680912    时间: 2012-8-3 22:59
进来学习
作者: 单車划炮    时间: 2012-8-3 23:14
本帖最后由 单車划炮 于 2012-8-4 11:28 编辑

(, 下载次数: 22) 曾老师:您好!我初入论坛,既然是艺术讨论讨论,直言莫怪!说实话我是看树的,不会做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指点!1.图上标红线处好像对称,估计应该是盆景大忌,失去了自然美。就像一个“八”字2.篮圈内主干过度不自然,是此盆景最丑的一处,无主头,好像头与左飘以蓝色圆圈为中点又有对称之势,头与左飘更衔接迎合,显得极不自然!3.老师本帖的文字我们值得学习,但不是生搬硬套的按照所说去做盆景,而要巧用。我的理解是“盆景来源于自然,最后还要回归于自然!"
作者: 单車划炮    时间: 2012-8-3 23:17
左侧树头与左侧飘枝以篮圈为中点对称!
作者: 369369    时间: 2012-8-3 23:17
学习
作者: DD熊    时间: 2012-8-4 01:06
很高兴能见到这样的贴!既能开阔眼界,又能学到真正岭南派的思想同意景!有讨论才有进步!很好⼃
作者: 随风小子    时间: 2012-8-4 10:20
进来学习
作者: 喜陶    时间: 2012-8-4 10:50
学习
作者: 荷香园主    时间: 2012-8-4 15:53
文章不错,学习了,好像没有完,期盼继续。
对作品同意13楼的意见
作者: 怦然心动    时间: 2012-8-4 22:13
欣赏学习了。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5 17:53
作品选择此素材寓意"相濡以沬"很到位,从字面解译延伸到更多,以高古简约突显清秀,相互观照相互勉励,醉心于高尚的艺术,在暗香浮动的氛围熏染.修行,散发出心灵的香意。
中国艺术属于香的世界,在冷香逸韵的空间回荡。
此作与命题结合,感觉好像偏复杂些。交作业,试着小修改,让神韵更飘举些。
(, 下载次数: 32)
作者: 空心竹    时间: 2012-8-5 22:47
受益!
作者: 幸运之星    时间: 2012-8-6 00:23
学习
作者: 一之    时间: 2012-8-6 09:46
好贴还是要顶
作者: linxm    时间: 2012-8-6 10:22

作者: 香韵在堂    时间: 2012-8-6 10:52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6 17:47
看来,本人上图太草草了事.太随便了(有人喜欢将此理解为随意),容易让"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理解高等盆景艺术的人误解!艺术意境,在象征载体,没有融和"比兴夸张.隐喻流露"等等手法.为象佂义服务,称之为"写意"纯属谬说,"写意"却不随意去创作,所谓"写意"能达意吗!!他不在中国艺术范畴!
(, 下载次数: 32)
欢迎批评
作者: 川山侠    时间: 2012-8-6 23:54
都学习了。争取早点小学毕业
作者: 佳景    时间: 2012-8-7 01:04
本帖最后由 佳景 于 2012-8-7 01:11 编辑

曾先生所言甚是,玩好盆景除桩头基础外,立意布局,养护管理很重要,当然立意高低与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关系密不可分。此文人树整体布局不错,主树跌枝在三分之二处,恰当。
作者: 大九里    时间: 2012-8-7 09:30

作者: 堰塞    时间: 2012-8-7 14:21
我也认为左杆的飘枝欠妥。
作者: 堰塞    时间: 2012-8-7 14:23
右则跌枝差一节。

作者: 群山云海    时间: 2012-8-7 15:58
我认同追梦的说法,另该双杆树的两条飘枝走势相同都向下走这就让人觉得呆板了!
作者: 曾宪烨    时间: 2012-8-8 06:34
本帖最后由 曾宪烨 于 2012-8-8 06:37 编辑

赏析   盆景的赏析包括欣赏与评析。欣赏是观赏者凭自己的对作品的感受、体味、领悟去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偏重于个人的感性认识。评析则必须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欣赏者凭着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对作品和作品的创作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剖析。欣赏重于感情,评析重于理性,评析要有理论依据,要掌握美学共识。

这是我个人的具体分析,提供研讨:
作者: 兰竹轩探幽    时间: 2012-8-8 08:00
求点解:为什么要构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呢
作者: 盆景看客    时间: 2012-8-8 09:21
进来学习,
作者: 陈磊    时间: 2012-8-8 14:43
此桩从“根盘树干”、“枝爪布局”两方面看是无懈可击,或者说本人无力找出不足。
从“整体大效果”看:
关于此桩是左植好还是右植好,我有一点学习的心得。左植:也就是原作者的方法,我认为更能突出文人特色。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从分调动发挥了左拖根、右飘枝的作用,以及树与盆之间力的关系凸显,使整体构图具有很强的张力。更能体现文人特立独行的个性。右植:整体构图平衡。显得这个文人很文静。所以我认为左植符合此景的需要,更能为主题服务。更能使人联想也就是更有意境。
作者: 百变仙翁    时间: 2012-8-8 15:49
学习了
作者: 王璟    时间: 2012-8-8 20:56

作者: 活雕塑    时间: 2012-8-8 22:31
追梦有理
作者: 单車划炮    时间: 2012-8-8 23:11
山老鼠 发表于 2012-8-8 12:18

说实话这棵树怎么看都不舒服!版主还找出多个理由,“介”型很丑!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9 00:00
陈磊 发表于 2012-8-8 14:43
此桩从“根盘树干”、“枝爪布局”两方面看是无懈可击,或者说本人无力找出不足。
从“整体大效果”看:
...

你的析文由衷,很诚实!
你可能还疏忽一细节,作品由双杆构图。另外,还有明亮的命名"相濡以沬",构图这玩意很自我,构思若看不清也不要紧。命名里的"相"字总得理解吧!就不是单个而直指双行,命名是外在形式和内蕴的高度概括,从命名结合构图分析作品才是客观的,也是尊重作者的。
你在析文中写到"使整体构图具有很强的张力,更能体现文人特立独行的个性。",千真万确,更似两高个武士利剑在握。然而,构图主杆和命名颇有文气,构图的外张力,更多显示两者的霸气。而内在的,从两者之间姿态貌合神离,应证经典"文人相轻"。由此,也许你故意说成单个文人,实里暗示名题用"文人相轻"更贴切吧!
作者: 曾宪烨    时间: 2012-8-9 06:44
这是中山盆景协会,萧庚武的作品,有请大家赏析:
作者: laihonggang    时间: 2012-8-9 07:40

作者: 有得玩    时间: 2012-8-9 09:32
看完图后,个人感觉:1.整体桩材很漂亮! 2.种在右边不够协调,是树与盆和机架不够协调; 3.主杆的枝与付杆的顶交在一起了,不管是不是同在一平面内,两者应有一方要让;
作者: 大漠飞鹰    时间: 2012-8-9 11:57
来学习了
作者: 也仁    时间: 2012-8-9 12:05
明知已读过,但还是忍不住还要看。
作者: kuangliqiun    时间: 2012-8-9 14:36
个人感觉:结顶没了。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9 14:40
(, 下载次数: 43)
积极参与探讨,为解开疑点努力不懈。
此作品造型形式与名题内涵高度融洽。
先从作者选材立意说起,此素材经历大自然洗礼,主杆受腐蚀风化,内膛已全空洞,仅依靠原有枝托带着水线,作者慧眼独具,抓住此要点充分调动与发挥,突出主题意趣。后期在培育枝托重点扶旺水线,使仅存的皮质结构向外增厚(这是根据树种具有速长的顽强生命力为基础),让整体生长获得均衡发展。
布部技法,主树体高嵩,彰显在恶劣环境的奋力抗争,顶冠疏密恰当分布,飘托迂回且强有力的飘展。左边下部利用仅有的一点水线培育作向上枝,紧贴主体,在视觉上增雄主杆宽厚,均衡生长得以依附。
根盘丰富爪力强大,突显此树身残却不弱。
树体置于左方,使残躯向右方飘展主势获取平衡,在美学概念称之谓"静中求动,险中求稳。",儒家中庸,味甘苦辛辣,知大体,拼搏精神与忍让谦和共存。
意境流露方面,名题已经很鲜明,主杆虚怀若谷,从技法语境流露出胸怀坦荡。我想,在美学中,这些"同质相应.同气相求"关系,从事盆艺的都应能领会,在此作些省略。
感到构图欠缺地方,顶冠越往高处,所遇阻力越大,蓝圈两直枝处宜曲折浓缩多变,化解外力,而不是一沬扩张向外态势。
配盆图案树木与主景重叠,比例悬殊欠合衬,采用字体或净色更入景。
配托宜平薄多长宽于盆体,主树高嵩决定底部宽长见稳固。

在此帖中,两件作品主杆结构有点相似,可命题内容鲜明有别。"历尽沧桑畅飘悠"能代入范围广泛,能涣发所有人们,学会在逆境中生存之道。
时间关系,落笔怱忙解读,欠思考处请多批评!
作者: 地景松    时间: 2012-8-9 20:57
收益匪浅
作者: 华山花    时间: 2012-8-9 21:40
朴树能有此沧桑感,实属不易.
作者: 588998    时间: 2012-8-9 22:02
谢老师传授。
作者: 华立松    时间: 2012-8-9 22:07

作者: 野牡丹    时间: 2012-8-9 23:07
学习.............
作者: xili86704488    时间: 2012-8-10 03:26

作者: 孤傲居士    时间: 2012-8-10 09:13
学习了!
作者: 追梦    时间: 2012-8-10 10:28
本帖最后由 追梦 于 2012-8-11 16:38 编辑

       此朴本为普通常见的直、双杆胚材。
    作者通过镂空树干(也或为自然形成),及把主、副树的分歧点破杆降低,配以下垂式鸡爪枝,使全树有种曾经大雪压顶的表现;树植于方盆左侧,古劲曲虬的右走飘枝下,小凉亭右置,境界开阔,得尽国画中布白留空之韵味;灰白的树木,赭色的岩石、凉亭和青绿的苔藓,和谐、自然的组合在一起,使人身同感受到:这两棵伫立在旷野中的古朴,千百年来,虽面对雷打电击,霜欺雪压的大自然洗礼,却能泰然处之,尽显其历经沧桑,淡然飘逸之韵味!
    作者把一棵普通的桩材,通过后天功夫,成功地造就一件震撼人心、耐人寻味的作品,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11 00:04
jhkd7503637  改作后似乎题名‘携手以沫’,更贴巧,主副杆的重点枝很形像。。。  发表于 10 小时前
谢谢,谢谢你的批评!只可惜,话说一半,你可愿意再充分说出心里的想法吗?互相交流学习  好吗?
作者: 也仁    时间: 2012-8-11 01:01
跟踪学习。
作者: 枫景    时间: 2012-8-11 10:45
很漂亮的双杆文人作品,略微改动了一点:
(, 下载次数: 38)

作者: 枫景    时间: 2012-8-11 10:57
曾宪烨 发表于 2012-8-9 06:44
这是中山盆景协会,萧庚武的作品,有请大家赏析:

树杆苍老偷漏,很喜欢的双杆作品,两杆配合恰到好处,定托及枝托走向安排很合理。主杆左一托稍细,配盆厚重了一点。
作者: 矮仔大树    时间: 2012-8-11 11:38
"历尽沧桑畅飘悠"是中山高佬根萧庚武的代表作!我也多次现场欣赏,的确是一件震撼人心、耐人寻味的作品!
作者: 13602395100    时间: 2012-8-11 11:39

作者: 雅居士    时间: 2012-8-11 11:42

作者: 赖云生    时间: 2012-8-11 21:05
曾宪烨 发表于 2012-8-9 06:44
这是中山盆景协会,萧庚武的作品,有请大家赏析:

好有苍老的感觉。经历岁月的洗礼。
这件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刻意地这样做。去挑空树杆。细心看副杆和主杆本是同一杆。如过是的话,做的真的自然。做的妙,有特色。
作者: 川山侠    时间: 2012-8-11 22:49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15 11:53
艺术无疆界,艺术应不受任何模式限制。对艺术支解,使感知感性受同化,随情.随意.随心,在自由空间自然而然的驰骋。
在前面曾描述一些修改,现帖上俢改图。
(, 下载次数: 37)
此作品盆面配置,谈谈个人看法。点缀凉亭及闲情逸致的情景,与主体意趣表达不是很吻合,作品基调艰辛,历尽沧桑的主杆用荒芜苍野环境衬托,喧染力强烈些。也许,不同观点,点缀凉亭属衬托上部,形容经历破冰之旅后的逸乐。
那么,把存在的分歧,聚焦在艺术作品核心意味上。艰辛发奋是前题,形式和点题颇为鲜明性。而后叙的逸韵流露是含蓄的,通过枝体语境延伸而来,这就是艺术作品最具有魅力所在,牵动观赏者的情绪与景交融,进入丰富联想。盆面点缀应为前者服务。
(, 下载次数: 38)
此树若是人为镂空,此人的雕刻技术已到极至。说实话,极悍见有如此深厚功底的雕刻大师将焦点集中在活着的载体上,等待作品整体趋向完善须要经历漫长的寂寞时光。。。造成此现象与收藏家的价值取向认识有莫大关系。
(, 下载次数: 37)
另外,假设还原主杆观察再作分析,左底枝与主杆太压迫,显得不是很协调。当然,这枝后段 毫无疑问属再创造的,完全出于考虑到主杆已虚空而作补助。
基于以上原因,此素材主杆空洞部分出自天然。若全属后天创造,作者的整体素质已登峰造极。
作者: 陈磊    时间: 2012-8-16 09:21
廖志明 发表于 2012-8-9 00:00
你的析文由衷,很诚实!
你可能还疏忽一细节,作品由双杆构图。另外,还有明亮的命名"相濡以沬",构图这 ...

谢谢廖先生!我说的确实是心里话!
我只是从整体大效果的角度得到一点构图的学习心得。也就是部分外在形式的一点学习心得。构图也许是很自我,但我这一点心得有可能与作者一致。这样塑造有“书卷之气、阳刚之气”的文人我喜欢。双杆的关系正在学习中。
作者: donard    时间: 2012-8-16 11:15
历尽苍桑还能畅飘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散枝结顶出自自然,出枝布局合理,稍觉有点不足就是结顶稍稍有点右。实在太妙了。作者实在太高了。
作者: 笑哈哈    时间: 2012-8-16 21:22
来听课学习!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12-8-16 21:56
(, 下载次数: 40)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16 23:53
上修改作,用这首歌配搭  更感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0DhFXYsKVU
作者: 求学    时间: 2012-8-17 08:12
继续进来学习。
作者: 人生如梦    时间: 2012-8-17 09:04

作者: lqp680912    时间: 2012-8-17 14:18
论坛百家争鸣是好事,我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 黄小斌    时间: 2012-8-17 18:17
个人感觉朴树的顶不好
作者: liuwenjian    时间: 2012-8-17 18:37

作者: 寸有所长    时间: 2012-8-17 21:33
入画写意!赞!
作者: 荷香园主    时间: 2012-8-18 09:50
学习
作者: 也仁    时间: 2012-8-19 23:01
复习。
作者: 曾宪烨    时间: 2012-8-20 06:55
我是这样赏析的:
作者: 矮仔大树    时间: 2012-8-21 00:11
"历尽沧桑畅飘悠"是中山高佬庚萧庚武的代表作!我也多次现场欣赏,的确是一件入画写意!枝法立新!震撼人心!耐人寻味的作品!听了曾老师的讲解赏析更加能对该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作者: 思念    时间: 2012-8-21 01:12

作者: 曾宪烨    时间: 2012-8-23 06:48
这是中山徐闻会长的作品。分析下自己的赏析标准?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23 11:21
曾宪烨 发表于 2012-8-23 06:48
这是中山徐闻会长的作品。分析下自己的赏析标准?

造型结合名题'绝代双骄'分析,形不对题。两杆大小与高度悬殊,无论取意于古龙著,还是从字面理解,都未能尽展现双骄的英姿飒爽。若以此表达文人树,也感觉不到文人树里彰显的文人雅孺,傲岸不群。(加以说明,这里并没有强调绝对均等。)
此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严谨对待有必要。因此,将个人看法认为不到处放大来说,主杆右跌枝龙钟老态,欠些变化飘展姿势,少了一些灵动朝野气息。感觉上既少了一些成熟老炼,也少了一些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那种味道。
作品流露似尊老爱幼多些。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23 12:10
以上析文中心,指形式与名题不符,属立意上的混淆。
单看造型形式,还是可圈可点。树形大小的骨相和高度及趋势的轻灵,与配盆及架托相衬恰当,与'历尽沧桑畅飘悠'又有所区别, 强调盆下部分宽薄衬托上部高嵩伟岸及稳健。
作者: 廖志明    时间: 2012-8-23 20:44
抱着精益求的真劲,怀揣着文心雕龙的那份执着。摒弃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主张形神合一,为紧靠主题意蕴服务。依据名题内容小作修饰。也请大家给予富有建设性的批评。
(, 下载次数: 32)
作者: 通友2    时间: 2012-8-23 22:05
收益匪浅
作者: lqp680912    时间: 2012-8-28 22:17
复习。
作者: nihao123    时间: 2012-8-31 08:43
学习了  谢谢老师




欢迎光临 岭南盆景网 (https://www.lnpj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