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1|回复: 34

【逸能造景】怀着一颗与之和弦的心---读石万钦著《树供》一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逸能造景 于 2015-2-27 15:32 编辑





怀着一颗与之和弦的心
---读石万钦著《树供》一书

逸能


逸能 3.jpg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趣味得失,只有读书人知道。其实,读书是需要挤时间的,只要恳读,你就会有时间。只要你还活着,何止行万里。世间百态,风情万种,就在你人生之道上,随时可以品味、赏读。

读书,读的趣味,是情调。读书,能为你净身、洗尘,更能为你怡情、多智。

世间是充满情调。人是情调的制造者,也是鉴赏者。艺术的生活,就是一种情调,情调就是生活的艺术。盆景艺术,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情调。艺术也因由而产生。

喜欢盆景的中国人,是要有情调的,是需要鉴赏力的。而制做盆景的人要该懂得情调为何物,从何而演生的。创作盆景就更该知道盆景艺术的文化精髓所在。

读书,让你获得知性。读书,使你增强鉴赏力。读书,丰满你的艺创。

初春三月,为公司“翼遠齋”选些盆景、赏石等艺品,第一站,来到已有十来年未到的漳州了。在投宿的不远处,就是新华书店,顺便走了进去,直奔市政建设、园林园艺的书架,寻找可读的书看。

我本是个“书虫”,只因近年散光加重,眼花又来,读书很累眼。但仍忘不了读书的乐趣和获智的益处。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书店、书摊我是要去的。当我走近书架,一本《树供》的书首夺我的眼球。翻开目录,隋意选读一节,就被书中直叙的文句,挚诚的语言,清雅的笔调所引导。虽是平淡的叙述,味道却浓重。这是一本涉猎盆景艺术,令我很称道的书。正象书的封面上题记所写的:这是一本介绍盆景知识的书。是一本介绍国粹的书。是一本讲述人和树木本质关系的书。

把书带回住处,一口气读下去。书中的知趣和许多观点,也是我多年的思解。每读到思略相和之处,就有一种如遇知已般畅快。有些观点和想法,我也曾在自己的博客或在相关的网站上直言,也是对盆景情有独钟的言表。但读了此书,更令人清晰了中国盆景艺术的本质的东西和造景人应具有的知性及对自我文化的认知。不然何谈传承与创新。这也是关乎中国盆景,之所以中国,是我们盆景艺创者所应思考的重要课题。如果你不止是一位鉴赏者,还是一位盆景制做者,那你就应来读一读这本书,更应是以一种“文心”的态度来赏读这本书。她会给你带来创作上的、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对何为中国盆景的感悟。

我从十六七岁见到盆景,只知此物为盆景。不知为何那样喜欢它,更不知它的来历和文化的内涵。也从未去想过。只知照猫画虎般“玩”盆景。对盆景有深刻的认识,是在我工作之余,翻阅相关书藉和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特别是在我经营盆景,进入盆景创作阶段,从中感悟到了许多。因我曾在单位搞美术设计,深知对艺术理论的掌握和技艺的娴熟对艺术创作质量的重要性。

对任何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总是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领悟过程,这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最终回归到你的精神世界。搞盆景艺术也是如此,通过艺术来赞美自然。展现你心中的自然。

对一种艺术的把握,不去研究它的来龙去脉,是“玩”不“转”它的。中国盆景,是有文化内涵的。是造“景”人的精神的寄托物、是你亲手营造出的、观照自然的、有思想的艺术品。

在我们的盆景业内,言只管玩盆景、做盆景,只为盆景为盆景,管它内涵与文化。这是对艺术的一种虚无知性的浅溥和悲哀。只知它的修神与养性的功能,却不知,也不问其修神与养性的功能从何而来。你的这种心知作解是怎样形成的。

任何艺术都是有它的出处和文化根基的。要知道,你的盆景作品,不止是一个“景”,它在成“景”的过程中,己经注入了你的思想,它己成为你精神代言的实体了。它是你“文心”的外泻,是中华文韵的立体展现。没有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就寻不到中华的艺术精髓。

读《树供》一书,你会走近盆景,多角度、多层次的去体悟盆景的精神世界。你会走进中国盆景艺术特有境界中。对“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们来讲,书中有很多观点、思略,值得关注和研讨。因你们不是“民间艺人”,是中国盆景艺术界的、文化层面上的精英。中国盆景的文化,需要大师们的领衔推演。更需政府层面高度重视,中国盆景,在世界艺术文化史上,当丰碑可立。

                                                                                                                             逸能·笔记      2012年仲春于 深圳·观兰



旷林野水怡人心-逸能造景.jpg
春展媚腰-逸能造景.jpg
禅云为我一身轻-逸能造景.jpg
冠首云外听天籁-逸能造景.jpg
对话松年-逸能造景.jpg
逸能-00.jpg
逸能造景w6.jpg
发表于 2012-5-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使人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品得好,玩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文采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巫来见着了大巫,先生文采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2-5-6 12:54
先生文采真好

有“瑜”必有“亮”,有“关”定有“张”!!
廖大哥的文采也不遑让呀!

点评

多谢兄美誉。 对盆玩算有那么丁点儿感觉,然自文底太烂,尽管心有到,却难有感动他人的言表。  发表于 2012-5-7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老师的书,学老师实践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亏岭南佳地,山高水深,卧虎潜龙,多有名人出没的灵圣之地呀谢诸位同行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能造景 于 2012-6-22 22:22 编辑
收桩佬卖桩佬 发表于 2012-5-26 23:44
呵呵。高人来展略文才了。我总觉得你的文章写得比造盆景还要好呢!呵呵胡乱说几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收桩佬卖桩佬~是个好买卖。起码能留下一些不错的桩材。
文笔不错,也是所思所想,与盆景创作一样需要技艺和精巧的安棑。从苗养桩创作与养老桩制做,在创作上有本质的区别。
一是从基础上就融入了创作者的心思与脉路上的安排。一是在得来的老桩材上,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上去设计、去谐和创作。
一盆景致制做的好坏,是因综合的因素决定的。如何把桩材利用的到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做景首先要看人的自身素质,一是文化素质,二是技艺素质,缺一不可。这些决定你作品的品味。
对一个“玩”盆景艺术的人来说,想从“玩”中得于“艺”道,其一,首先要在技和术上有娴熟的把握和应用能力。这阶段的作品,主要是从模仿他人作品和对自然的观照中,在制做的过程中练就自身的本事。其二,文化素质的积淀。这些是在不断的艺术品鉴中获得。也就是对艺术理论的认知和掌握。这阶段的作品极强调自性的修练。在创作中多有自我的表现与彰扬。作品突显个性,艺术形象趋向于质朴简练。其三,艺术的格调。也是你人格在艺术作品的涵概。这阶的作品创作逐浙走向成熟,作品应更具写意性及意象境意上的表达。仼何艺术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性的亮点,这些就是属于你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你属相。
在这一观点上,人是起决定因素的。无论什么样的素材、桩材,在“高人”的手里,都能成为极富个性的景致的。这就是艺术之所以成“家”的本然。
对盆景创作的成就而言,会说的,一定要会做。不然你就会糊说。会做的,不一定会说,但你心中的法度一定是会说话的,不然你做不出好景致来。这是盆景创作者都该有的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桩outman 发表于 2012-5-6 13:56
有“瑜”必有“亮”,有“关”定有“张”!!
廖大哥的文采也不遑让呀!

不亏岭南佳地,山高水深,卧虎潜龙,多有名人出没的灵圣之地呀。谢诸位同行品读。道深而不露,高人也。学习使人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道、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作品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品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8-29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